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的分期与发展进程(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南亚研究》 梁志明 参加讨论

在这一时期,英法取代了葡、西、荷成为主要的殖民国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并通过一系列海上争霸的战争,击败了荷兰和法国,登上海上霸主的宝座,成为“日不落”的头号殖民帝国。以1811-1816年英国统治爪哇、1819年英国占领新加坡、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和1826年海峡殖民地建立等历史事件为标志,东南亚殖民主义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与前一个时期不同,欧洲殖民国家进入领土扩张时期。它们通过殖民征服战争和政治欺骗等手段,其势力开始进入东南亚国家内地。不仅海岛地区,而且中南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也已遭到殖民侵略的严重威胁,东南亚国家经济上成为了西方殖民列强的商业市场、原料产地,政治上的独立和主权日益丧失。
    19世纪是东南亚殖民地化和边缘化的重要时期。如果说,“19世纪以前,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在同国际市场经济关系上仍是个‘外缘以外的区域’”(注:(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迟越、王红生等译。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一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60.)的话,那么从19世纪上末叶起东南亚便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范围之内。各国前资本主义的、封建的自然经济不同程度地被破坏,商品货币经济日趋发展。进入19世纪,西班牙在菲律宾实行放宽贸易限制政策的改革。允许英美等国商人在马尼拉开设同行。1815年又取消垄断性的“大帆船贸易”,允许拉美诸西属殖民地与菲律宾直接贸易。从1834年起,陆续开放马尼拉等为世界商港,使原来处于半封闭状态的菲律宾变为一个开放型的殖民地,农产品商品化和对外贸易发展起来。在具有自由贸易思想的莱佛士的倡导与推动下,爪哇在英国的统治期间(1811-1816),实行鼓励自由种植和自由贸易,发展商品货币经济的改革;1819年英国占领新加坡后,莱佛士在此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使新加坡迅速成为自由贸易的国际港口。与此同时,英属下缅甸、法属交趾支那与柬埔寨,以及与英美法等签订了商务条约的暹罗,与西方的贸易关系也迅速发展,它们的农产品,特别是大米生产起上了商品化的道路,与国际市场挂上了钩。
    (三)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初是东南亚殖民主义史发展的第三阶段,此时,资本主义已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主要的剥削手段,这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时期,在这一时期,殖民列强已将世界各殖民地瓜分完毕,并展开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1914后-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大国之间争夺殖民地与势力范围的一场大厮杀。进入20世纪初期,西方殖民国家已基本上将整个东南亚地区瓜分完毕。除暹罗(泰国)以外,东南亚国家均已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保护国。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状况如下:
    英国,占有缅甸、马来亚、沙捞越、沙巴、文莱和新加坡,面积共101万平方公里;
    法国,占有越南、老挝、柬埔寨,建立法属印度支那联邦,面积共74余万平方公里;
    荷兰,占有印度尼西亚群岛,建立荷属东印度,面积共190 万平方公里;
    葡萄牙,占有东帝汶,面积1.8万平方公里;
    美国取代西班牙,占有菲律宾群岛,面积29.9万平方公里。
    暹罗虽在政治上保持独立地位,但19世纪末英、法通过协议,确定以湄南河河谷为界,划分了双方在暹罗的势力范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在东南亚夺取殖民地,进行领土扩张的浪潮,是由以下几个因素促成的:一是英国在南亚次大陆的争夺,立定了脚跟,占据了优势。对印度的争夺成为定局后,东南亚,特别是缅甸和马来半岛的控制权成为进一步争夺的目标;二是为谋求对中国大陆的霸权,攫取进入中国南部的通道,西方列强,尤其是英法需要占领东南亚作为前进的基地;三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和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对原料需求的急剧增长,竞争和追逐资源的斗争空前尖锐,因而激起了对亚洲,包括东南亚进行殖民领土扩张的浪潮。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侵入马来半岛内地,荷兰发动亚齐战争,法国侵略越南北部,殖民列强纷纷抢占殖民地盘,推行“前进运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
    在这一时期,西方殖民扩张的目的,除了将东南亚国家变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以外,争夺战略要地,谋求霸权,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这时,东南亚已完全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东南亚各国基本上完成了向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的转变,其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政治上,东南亚各殖民地、保护国的政治体制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建立了隶属于宗主国国王或政府控制下的总督集权统治机构,一切大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外交以及军事、安全等重要的权力完全集中于殖民地总督或高级驻扎官手中。同时不同程度地保留和利用原有的统治机构,扶植本地封建贵族、地主资产阶级、部落酋长等作为代理人。西方国家还把宗主国的某些统治方式移入殖民地。建立“联邦”,以当地人统治当地人,用一国治理另一国,实行分而治之,挑拨民族关系,是殖民统治者常用的策略手段。英、美在自己的殖民地还进行所谓“宪政改革”,实行“二元政治”,允许给予“自治”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各殖民地的大权均牢牢掌握在宗主国手中,以确保它们在殖民地的权益。20世纪初,东南亚殖民地先后出现咨询性议会和法院、建立了文官制,成立了政党、在殖民统治方式上有了一些调整与改变。然而,这一切都从属于加强而非削弱宗主国对殖民地、保护国的控制。殖民时期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体制既保留有东方封建专制主义的传统因素。又涂上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某些色彩,但其实质是宗主国独揽大权,殖民地处于依附地位的殖民压迫体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