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战争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均势外交政策的继续,目的仍然在于迫使西班牙从尼德兰撤走军队,恢复尼德兰在查理五世时代享有的古老自由,恢复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局面。 1588年英国击败无敌舰队后,西班牙的威胁暂时缓解,法国成为英国关注焦点。1589年7月,亨利三世被暗杀,那瓦尔的亨利即位,为亨利四世。伊丽莎白希望他能控制法国局势,遏止西班牙势力的膨胀。然而当时亨利四世面临十分棘手的国内问题。8月24日,亨利四世向英国求援,伊丽莎白马上组织4,000援军前往。她的举动表明,虽然她一向节制,但在关键时刻是能分清主次,果断决定的。在英军援助下,亨利四世在1589年冬天冲出围困,并于第二年3月取得伊夫里战役胜利。接下来伊丽莎白需要考虑如何在战争中保持主动、如何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在伊夫里战役中,帕马已从尼德兰派军队援助法国天主教同盟,同时腓力二世的军队在布列塔尼的布拉韦港登陆。如果西班牙人控制布列塔尼,他们将获得进攻英国的基地,其位置比弗兰德尔还要优越。而此时亨利四世所关心的只是从天主教同盟手中夺取巴黎。伊丽莎白不能再观望,1591年4月,英法签订协议,英国派3,000陆军援助布列塔尼。亨利四世改宗天主教后,伊丽莎白派外交家威尔克斯出使法国,任务是:不论亨利四世信仰如何,重要的是要他保证,只要腓力二世还与伊丽莎白敌对,亨利就愿意作为同盟者对付西班牙(注:G.B.哈里森:《伊丽莎白时期的日志,1591-1603》,第1卷,252-253页,伦敦1928年版。)。这就是说,在伊丽莎白看来,宗教信仰是次要的,政治利益是第一位的。亨利改宗天主教后力量大增,成为与西班牙抗衡的重要力量,伊丽莎白不失时机地命令英军撤回,到1595年2月,英国在法国的军事投入基本结束。总之,1589-1595年在法国战争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恢复法国和西班牙间的势力均衡。正如亨利四世的天主教顾问向他暗示的,伊丽莎白的帮助将仅仅维持在使他免遭毁灭的水平,不会更多(注:W.T.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88-1603》,193页,普林斯顿1992年版。)。换句话说,在英国看来,法国战场是尼德兰战场的扩大。 1598年5月2日,法国单方面与西班牙媾和,签订韦尔万条约,法西战争结束。不久,尼德兰形势变化,推进了英国与西班牙的和平进程。帕马去世后尼德兰南部各省政局动荡。1598年,弥留之际的腓力二世把尼德兰南方诸省的统治权交给女婿阿尔倍特大公和女儿伊莎白拉,在这里重新建立起勃艮第王国。它名义上属于哈布斯堡王朝,但各省是自治的。这种局面是伊丽莎白政府多年追求的,是实现英西和解的根本保证。因此,虽然伊丽莎白清楚联合省肯定拒绝和谈,而没有它们的同意和平是不可能的,但当西班牙使节发出和谈邀请时,她仍决定与西班牙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英方的谈判条件有三:第一,谈判只是为了结束战争,不是为了与西班牙建立同盟关系。第二,关于尼德兰问题。海牙的联合省政府继续存在下去,它有自己的武装,信奉新教,可以自由进入西班牙属地,可以在英国招募军队;外国军队离开南方各省,只有土著人才可以参军;英方继续控制布里尔和弗拉辛,直到联合省偿清贷款。这当中一些条件也许可以再商量,但联合省的独立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允许英国商人与西属美洲进行贸易(注:W.T.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88-1603》,223页,普林斯顿1992年版。)。可以看出,尼德兰问题仍是伊丽莎白政府最关心的,但与以前相比,英方态度已发生变化。此前,伊丽莎白只强调恢复尼德兰在查理五世时期的地位,但现在对尼德兰已区别对待了。对南部各省目标仍然没变:撤走外国军队,实现自治;而对北部联省共和国,伊丽莎白已正式承认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这说明她已认识到联合省的独立势不可挡,并根据这一新形势调整了政策。不仅如此,她提出的其他许多条件正是为了给西班牙施加压力,迫使它同意联合省独立。她拒绝与西班牙建立同盟是担心西班牙日后胁迫她对付联合省。她同意联合省在英国征兵是为了表明对联合省的支持。她提出继续控制卫戍城市是为了切断西班牙的海上进军路线,以确保联合省的安全。 1600年5月,英西谈判在法国城市布洛涅正式开始,1604年最终达成协议:联合省可以招募英国自愿者加入他们的军队,卫戍城市仍控制在英国手中,在西班牙的英国商人免受异端指控的干扰,允许英国商人与美洲进行贸易(注:A.L.罗斯:《伊丽莎白英国的扩张》,321页,伦敦1955年版。)。至此,联合省的独立已经成为事实--虽然西班牙还没有正式承认。这样,伊丽莎白政府所追求的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最终得以实现:复兴的法国形成与西班牙抗衡的强大力量;由于仍是哈布斯堡王朝属地,尼德兰南部地区避免了遭法国吞并的危险;在英国的保护下,正走向独立的联合省的安全也得到保障。 总结本文,可得出三点结论:一、伊丽莎白政府围绕尼德兰革命而推行的外交政策是典型的近代均势外交政策,即维持欧陆强国间势力均衡。二、为推行这一政策,伊丽莎白政府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采取了灵活多变、切实可行、适可而止的外交手段,可以说,近代均势外交政策的内涵在这时都已充分具备。三、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欧陆均势保护英国自身安全。诺曼征服以来,英国的外交战略以在欧洲大陆夺取和维持领地为中心,伊丽莎白政府放弃这一传统,而把目光转移到海上,导致后来英国海上帝国的建立。另外,传统观点认为,在欧洲宗教改革的浪潮中,宗教是划分敌友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状况直到三十年代战争才得以改变,在《新编剑桥近代史》中,马丁利写到,16世纪后半期,天主教和加尔文教把欧洲划分成两大阵营,“宗教最终把天然盟友(西班牙和英国)变成势不两立的敌人”(注:R.B.沃纳姆主编:《新编剑桥近代史》第3卷,155~159页,剑桥1971年版。)。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