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1900—1914年的英国经济(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陈祖洲 参加讨论

表7表明,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欧洲以外地区, 这是英国海外投资的重要特点。1913年,德国在欧洲外的投资只有6.63亿英镑,而英国则达到38.67亿英镑〔46〕。1913年, 英国拥有海外资产40亿英镑,而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美国加在一起不到55亿英镑〔47〕。英国在海外拥有巨大利益,这在为英国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限制了英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英国以不同于其它各国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发展。
    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在上述两方面无形贸易收入的增加,尽管在有形贸易方面出现赤字,但在国际收支方面仍有剩余,并且剩余数有所增加。
    这一时期,英国仍处于多边国际支付体系的中心,伦敦仍是世界金融的中心。这与英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密不可分。1890年后,随着多边贸易结算模式的确定,世界贸易已与国际经济一体化〔49〕。随着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的工业化,它们对其它各国(包括英帝国)原料的需求大大增加。尽管这些工业化国家也卖工业品给原料生产国,但在同印度、澳大利亚,某种程度上还有锡兰、马来亚和英属西非这些国家的商品贸易方面出现赤字。欧洲大陆各国利用同英国有形贸易方面的剩余以及同美国在无形贸易方面的剩余抵消其有形贸易方面总的赤字,而美国则利用其与英国和加拿大的支付剩余来弥补它同欧洲和印度贸易的赤字。对英国而言,这些商业关系的净结果是,英国同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以及同加拿大、新西兰、南非、东非、锡兰和马来亚等国的有形贸易方面的赤字,被英国同西非、澳大利亚、尤其是同印度的支付剩余抵消(见下页图1)。
    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也与金本位制有密切的关系。1821年,英国根据利物浦勋爵铸币法实行金本位制。19世纪末,各工业国家相继采用金本位制,这使国际贸易有了通行的国际机制。采用金本位稳定了汇率,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30年是金本位制的全盛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稳定自动的机制,英国才能凭借其贸易优势,吐纳海外资金,才有可能成为投资短期资金的独一无二的中心,才能将对外贸易中的剩余转化为世界资本的来源,从而成为“国际贸易和财政结算的中枢”〔51〕。从理论上讲,国际收支方面的赤字与剩余导致黄金的流出流进,从而影响国内的价格运动。但实际上,国际金本位制的运作日益建立在英镑作用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国际货币,英镑与黄金具有同样的作用,而黄金则作为平衡余数的手段,在国与国之间流动〔52〕。要维持英镑的这种国际流动性,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英镑的供应充分,二是英镑必须坚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0余年,由于英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这两个条件都具备。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英国的经济具有两个明显特征:
    第一,英国经济形成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些产业构成英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英国经济发展首先要依赖这些行业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这四个产业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此同时,这种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征是不平衡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的工业部门陆续出现,由于其产品销路广,利润高,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因而能吸引大量的投资。新资本的流入加快了这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正确选择应是一方面保持传统工业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不固守于这些传统的工业部门,及时迅速地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但实际上这一点很难做到。英国的工业部门建立时间长,各工业部门中旧企业比重大,资本大量集中在这些部门和企业,建立新兴工业部门在国内存在压力。在国外竞争者如德国和美国在新兴产业方面已先走一步,拥有某种独占优势时,英国大资本家不愿放弃在传统工业的利益来参加竞争。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仅仅为军事目的建立了为数不多的新兴工业部门和企业。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对传统工业投资的增加、劳动力的扩大以及产量的提高来实现的,缺少技术变革,有人称这种增长模式为“哈罗德-多马式增长”(Harrod-Domar Growth)〔53〕。这种独特的工业结构影响了英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使英国经济发展对它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德美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正在减少甚至消失。
    第二,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工业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利用这一庞大的体系,一方面向海外输出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如棉纺品、钢轨、铁路、车辆、机器等,另一方面,从海外输进原料和食品。这使得英国的经济发展既取决于国内传统工业的发展,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表现在:第一,英国对外投资超过对国内工业的投资。英国将对外投资的收入投入到国内工业中,再将国内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海外,这使得英国国内经济发展依赖于海外投资的收益。第二,英国的进口比例比较高。英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约了英国经济的发展。首先,它客观上要求将英国的国内经济发展置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围绕着国际经济运转,及时适应国际模式的变化;其次,要进一步发展出口工业,只有出口工业发展了,才能为英国赢得更多的外汇收入,才能缩小有形贸易方面的收支不平衡;再次,这种对外依赖使得其经济离不开其它一系列机制的共同作用,如金本位制、自由贸易政策、平衡财政等,一旦某一条件改变了,经济发展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0余年,由于这些条件还存在,经济发展出现了增长热潮。但是,这是战前最后一次增长热潮,是后来延续多年的停滞和衰落前夕的“回光返照”,是英国“极盛时期的尾声”〔54〕。
    注释:
    〔1〕迪恩和科尔:《1688-1959年的英国经济增长》(PhyllisDeane and W.A.Cole,British Economic Growth:1688-1959),伦敦1967年版,第297页。
    〔2〕李:《1700年以来的英国经济》(C.H.Lee,The British Economy Since 1700),剑桥1986年版,第72页。
    〔3〕〔5〕塞耶斯:《1880-1939年英国经济变革史》(R.S.Sayers,A History of Economic Change in England 1880- 1939),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00、102页。
    〔4〕罗志如、 厉以宁:《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2页。
    〔6〕罗宾斯:《一个大国的殒落》(Keith Robbins,The Eclipse of A Great Power),朗曼出版社1983年版,第138页。
    〔7〕〔10〕李:《1700年以来的英国经济》,第71、82页。
    〔8〕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E.J.Hobsbawn,Industry and Empire),企鹅出版社1979年版,第184页。
    〔9 〕拉佐尼克:“工业组织与技术变革:英国棉纺工业的衰落”(W.H.Lazonick,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The Decline of the British Cotton Industry),载《工业史研究》第57期,第198页。
    〔11〕潘恩:“1870-1914年大不列颠大型公司的出现”(P.L.Payne,The Emergence of the Large-Scale Company in Great Britain 1870-1914),载《经济史评论》1967年第2系列第20期,第527-53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