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关于世界历史的学会和研究会在这个时期内相继成立,并且积极开展了多方面富有成效的活动。 1978年国务院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决定,随后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关于设立外国历史编辑委员会的意见,都是对中国世界史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了密切合作、切磋学术的良机。 1978年12月召开的世界史学科规划会议,也对这个学科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出国学习、进修、访问的机会大量增加,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也迅速扩展,这些都给中国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一些人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研修或讲学,通过交流更新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些人则以留学生身份在国外学习了国内短缺的专业;外国学者来华讲学的多起来了;图书资料获取的途径扩大了;学术思想较之以前大为活跃;各种形式的创作动议接踵而生。真可谓形势空前地好。 如果说,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是开拓播种的时期,那么,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就应视为收获季节。在前一时期内完成的诸如研究工作中基本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而转向更加务实求真,研究领域和课题的逐步扩大和趋于多样,不再局限于主要编写教材,而加强对地区史、国别史以及对一些专题的研究,都在后一时期出版的著作中显现出来。在最近的十年内,从出版物的数量和涉及范围的深度和广度而论,应该说,我国的世界历史学科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两册)问世了。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出版了。杨生茂、刘绪贻主编的六卷本《美国史》,艾周昌、陆庭恩等人主编的三卷本《非洲通史》,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组织编写的十卷本《国际关系史》等集体著作先后面世。出版了一批专题论文集,中青年学者的专著,老一代学者的文集。还编写了一批大型工具书和普及读物。单纯从出版物的数量和品种来看,我国的世界历史学科是繁荣向上的。 但是,如果总是以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冷静地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过去的成就,我们就会发现,我国世界史工作者的队伍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弱点和不足。 概括地说,就是人数过少,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缺门过多,资料基础薄弱。说到专业素养,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又有外语水平和古今中外历史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的状况。 首先,应该承认,由于我国迄今仍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长期的经济文化落后,严重地制约着我国世界史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和稳定。在解放前,中国专门从事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很少,这当然与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文化状况紧密相关。解放后,党和政府以及老一辈学者,为建立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和发展壮大世界史工作者的队伍,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毕竟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过于薄弱,要想造就一支布局合理、门类比较齐全、数量足够、而且在质量方面能够与国际史学界自由地进行学术交流的世界史科研队伍,那还需要许多时日。近几年,在整个国民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不足,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收入差距悬殊,世界史工作者的队伍呈现萎缩之势。在相当多的高等学校的历史系中,这种情况表现得特别明显。由于严重的青黄不接,某些过去曾经有一定规模的科研领域(例如东欧诸国史),濒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而要扭转这种极其不利的局面,需要多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并且不可能短期奏效。 第二,世界史学科的图书资料建设需要长期细心的积累和持续不断的必要的资金投入,而我国在这方面既没有长期的明确规划,又缺乏必要而稳定的财源保证。图书资料基础的薄弱和信息不灵通,严重影响了中青年学者的培养和开拓性研究的开展,造成过多的低水平重复和人力、物力的浪费。一些博士、硕士论文的选题,明显地反映出图书资料不足对研究水平的制约。 第三,相当大一部分人知识面过于窄狭,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世界史研究既需要对不同民族、地区、国度的历史作多方面的个案研究,更需要在总结个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跨国别、跨地区、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研究,以求在深层次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古往今来不同民族、地区、国度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产生多样性的具体原因。这是极其艰苦的工作,既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多语种的文字和实物资料,又需要具备敏锐的分析能力和高度的理论概括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没有专心致志的敬业精神,没有善于与人合作取长补短的良好学风,要取得比较大的学术成就是很困难的。前辈学者和今人的经验反复表明,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治学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保证研究工作富有成效的重要前提。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中国的世界史学界,虽然多年来一直提倡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真正在系统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下过苦功夫的人并不多。许多论争,往往与对马克思主义的片言只语的片面理解有很大关系。要适应世界范围内史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适应剧烈变动的世界格局对历史知识普及与提高两个方面的需求;适应日益加强的国际史学界的合作研究,以便更深刻、全面地揭示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因此,对于中国的世界史工作者来说,扩大研究范围,加强理论探索,已成当务之急。尽管最近十几年,我国的世界史工作者已经比以往更加注意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已经不限于研究政治史、革命运动史,开始向社会史、城市史、妇女史、教育史、科技政策史等方面扩展,在世界古代史和现代史的研究中填补了过去的某些空白,但是总的说来,我们的缺门还是太多,我们的眼界还是不够开阔,我们的知识不够渊博,教育和科研体制方面的欠缺还严重地妨碍我们的工作。许多著作的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清醒地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 尽管我们过去的工作有许多严重的不足,但是我们仍然有权利为业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有权利认为我国世界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和研究基地以及著作发表的园地。我们的教学和研究队伍中有相当数量具有坚强的事业心和良好学风、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骨干。我国的世界史工作者与国外学术界之间已有一定的联系和协作关系。我国学者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现在的任务是在客观地认清过去的成绩与缺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