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主教伦理相比,新教的许多伦理观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如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教导信徒通过苦身修行来使灵魂得到拯救,引导人们脱离世俗的生活;新教的禁欲主义恰恰相反,主张信徒必须在尘世生活中恪尽职守,以证明自己是上帝救赎的对象。这样一种宗教意识使信徒们富有进取心,工作主动努力,把在尘世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看作是被“上帝选择”的证明。这种伦理观使工作-赚钱-拯救这种在罗马天主教中受到谴责或不屑一顾的过程逐渐地合法化。总的来说,新教伦理的确把人们得到拯救的途径从修道院的苦行生活或虚无缥缈的“来生”世界拉回到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来。新教主张教徒对上帝的虔诚应该表现在他们的尘世活动中,以他们所获得的具体成就来判断事情做得正确与否。衡量“上帝选民”的标准不是对宗教教义的不折不扣的遵循,而是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清教牧师英里克斯·马瑟在一次布道中宣称,人们能否得到上帝的拯救与勤奋劳动直接相关,“他们(上帝的罪人)应当勤奋,以便最终能得到上帝的召唤。……如果他们不用勤勉、奋斗、劳动去获得恩典和拯救,他们必将毁灭。”(26)所以,来到北美大陆的新教徒把在尘世的成功看作是上帝对自己的拯救,物质财富是上帝对勤勉者的褒奖,饥饿贫困则是上帝对懒惰者的无情惩罚,个人物质财富的多寡成为判断人们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标准。正是新教伦理中的务实精神,才使得北美大陆的移民乃至后来的美国人义无反顾地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即使是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 商业资本主义在北美殖民地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伴随着清教的外在形式在殖民地的衰落。这一过程尽管给一些信守清教传统的教徒留下无尽的遗憾,但却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科顿·马瑟曾这样说过:“宗教带来繁荣,女儿毁掉了母亲。”(27)马瑟可以说是目睹和亲身体验了这一过程,因此他的这句话耐人寻味,含义深刻。清教最终没有在殖民地实现复兴,但却给这块大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清教徒身上所体现出的所谓“资本主义精神”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致使新英格兰等殖民地经济不断走向繁荣,为以后美国大踏步进入工业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新教伦理在北美殖民地植入的商业精神成为正在形成的美利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蕴涵着丰富内容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影响了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方向,而且成为美国以后在物质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有力保障之一。 四 走出文化精神的不发达状态 拉丁美洲经济的长期不发达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历史事实。即使是现在,尽管拉美少数国家进入了中等发达状态,但就整个地区而言,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不仅无法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仅每日生活费用在2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就高达1.59亿。许多学者曾对拉美不发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影响很大的解释理论,如中心-外围论、依附论、边缘化理论、内部殖民化理论等。不可否认,他们所开的“药方”的确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有的理论甚至成为拉美国家确定发展战略时的指导依据,在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这些“药方”最终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医治”作为一个整体的拉美地区的不发达“症状”。 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人们通常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不过这些指标不是恒定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个社会的文化精神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往往无法转化成可见的具体指标,但却是很难改变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文化精神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拉丁美洲长期难以走出不发达的状态,显然并不在于这一地区缺乏如资源、劳动力、资金等物质上的必需保障,而在于从独立以来很长时期没有突破天主教伦理的传统,没能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相一致的文化精神。拉美国家可以拥有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外在形式,但西班牙留给这块土地上的文化遗产却很难产生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马里亚特吉指出,西班牙的文化遗产不会使拉美人“清楚地体会和懂得资本主义和封建制之间的所有差别。资本主义的道德、政治和心理因素似乎没有在这里找到适当的气候。资本家,或者更确切地说土生白人地主,只有利润观念,而没有生产观念。冒险精神、创业的劲头和组织能力,这样一些真正的资本家的特征,几乎都是我们所没有的”。(28)拉美不发达的外在形式表现在经济发展上的落伍,但根子却在“不发达”的文化精神上。阿根廷著名诗人埃斯特万·埃切瓦利亚曾写道:“我们是独立的,但我们是不自由的;西班牙的军队不再压迫我们,但她的传统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拉丁美洲的社会解放只有通过放弃西班牙遗留的传统才能实现。”(29)从这个意义上讲,拉美地区走出不发达的状态首先在于走出文化精神上的“不发达”。 诺瓦克在写《天主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时曾到拉美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一些拉美人问他,“如果马克斯·韦伯是对的,那么拉美是由天主教国家构成,我们自然就没有机会”。(30)言下之意,在天主教伦理居支配地位的拉美国家,永远不存在着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当然这种说法有些极端,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如果不改变天主教伦理中与时代精神相悖的观念,至少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是非常困难的。诺瓦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毋庸置疑,如果拉美普遍盛行的工作伦理观依然继续,“如果不改变拉美国家政府、寡头政治以及教会牧师的反商业风气,未来的确看起来相当渺茫”。(31)不过,想要改变拉美文化中与现代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的价值观,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许多拉美学者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大声疾呼改变拉美落后于时代的文化观念。如研究中美洲历史的尼加拉瓜著名学者萨尔瓦多·门迭塔于1912年出版了三卷本的《中美洲的病态》,对中美洲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文化分析。在第三卷中,他提出要进行文化革命,把重点放到培养孩子的身上,并希望社会科学家阐明在青年人中培养对工作和成就态度的重要性。他认为,为了消除中美洲经济失败的根源,我们应该向孩子们“解释时间与事业之间的必然关系,尤其是在某些需要依靠科学、经验、坚持不懈等工作上;向他们解释万事开头难;一个人干事如果虎头蛇尾,就会浪费时间、精力和经历;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就有必要在研究打算从事的项目上要慎重,不要分心,要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到我们的喜好和厌恶、我们的才能、我们的需要、我们的激情以及我们打算从事的计划的社会需要”。(32)拉美一些知名人士也积极行动起来,致力于向社会提倡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如奥克塔维奥·马维拉1990年在秘鲁首都利马成立了“人力发展研究所”,倡导“发展十诫”,即秩序、整洁、准时、负责、成就、诚实、尊重他人的劳动权利、遵纪守法、职业道德以及节俭。(33)变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需要时日,对儿童从小就灌输进步的价值观不失为一种转变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然而这样一种尝试并没有在拉美地区大规模展开,所以至少在目前收效还不是很大。不过只要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最终通过整个社会自身的反思来实现对传统的天主教伦理的扬弃,使其合理的成分在拉美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文化促进作用。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很难封闭地发展自身的单一文化体系。天主教伦理对传统的维护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但在拉美国家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天主教也在不断地变革以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这一点已在许多拉美人的身上充分体现出来。再加上与外部世界不同文化体系交流的加强,尤其是与美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拉美国家势必会吸取其他文化体系中有益自身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结果之一是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观念。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进程,好在这一进程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拉美国家必将走出天主教伦理的束缚或者在天主教伦理中注入新的观念。到那个时候,拉美地区实现真正的全面现代化也就为期不远了。 收稿日期:2004-11-0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