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瓦拉批驳《君士坦丁赠礼》的学术得失(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米辰峰 参加讨论

皇帝赠礼行为的不合逻辑之处还有:因为割让西部领土,即意味着出卖当地官员的利益,同时埋伏了许多威胁东部国家安全的隐患;而割让首都罗马,尤其意味着断绝社稷香火,子孙后代必须背弃宗祠和祖墓,漂泊他乡;根据当时的政治传统,皇帝君士坦丁绝不可能仅仅由于“洗礼”而冲昏头脑,完全违背国法和宗族私利,做出自绝社稷宗族、得罪文武百官乃至剥夺儿孙后代在西部合法继承权的蠢事。退一步说,即使他作为一个基督徒有过这种打算,他也很难逾越来自罗马人民、文武百官、元老院和皇亲国戚等千百万异教徒的种种反抗和层层阻拦。[2](p59~61)
    另据东罗马帝国晚期有关大位继承的档案和基督教的早期著作,直至君士坦丁晚年,帝国西部一直在他控制之中。瓦拉的《考证》引证了当时的宦官犹特罗皮乌斯(Eutropius)写的回忆录, 宦官说他亲眼看到了君士坦丁写给侄子朱利安的传位诏书。[2](p67~69)
    针对“其三……(教皇)他们将被任命为贵族和执政官”,瓦拉批驳说,执政官可以选举或任命,贵族怎么可以选举或任命?执政官可以从元老、骑士和平民三个社会等级中随机选择,而只有出身元老家庭的人才能称为贵族。这里的动词“命令”的时态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混用,说明作者文理不通。[2](p113)
    (三)对照帝国典章文物辨伪
    伪诏与当时的铸币不合。依照传统,改朝换代伊始要发行具有新朝帝王肖像的铸币。如果是罗马教廷发行的铸币,理应具有救世主耶稣或者圣彼得的肖像。可是,瓦拉指出,君士坦丁入教受洗以后直至瓦拉生活的15世纪,罗马流传的大量4世纪的金银铸币上雕刻的仍然是君士坦丁和他儿子们的肖像, 拉丁文“世界和平”(CONCORDIA ORBIS)也和皇帝受洗前的铸币铭文完全一样。铸币足以证明公元4世纪罗马没有发生改朝换代。[2](p71)
    古罗马的钱币等官方铭文经常刻有“官印”。S.C.代表已经由“元老院”(Senatus Consulto)批准;S.P.Q.R.代表已经由“元老院和罗马人民”(Senatus Populus Que Romanus)批准。根据德尔图良⑤ 的记载,有一位教士比拉多(Pontius Pilate)给朝廷上书言事,因为抬头只写了皇帝提比略的名字,而忽略了元老院,导致元老院议员故意为此事和皇帝作对。可见,公元1~4世纪的罗马帝国元老院并没有完全废黜,至少帝国发布文告、授勋等项事宜,大多仍由元老院主持。然而,如此重大的领土割让文告,竟然完全没有提到元老院,足证中世纪的伪诏作者多么昧于古代罗马政制。[2](p83~85)
    伪诏还与古代重要文件的载体材料不合。古代社会发布重要文告时,往往铸刻在耐久的金属或石头上。例如,摩西与上帝订立的盟约“十戒”是刻在石板上的;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刻在12块铜板上的;马加比乌斯(Judas Maccabaeus,? ~161)签订的《犹太-罗马友好盟约》也曾刻铸在铜板上。而如此重要的《赠礼》怎么可能只有纸草和羊皮纸文本,却没有任何铭文?[2](p81)
    至于赠给教皇的皇冠狄亚登穆(Diadem),《赠礼》说“是纯金做的,还有珍贵的宝石”。据瓦拉考证,君士坦丁时代的皇冠应该是绸缎甚至是粗布做的。《赠礼》一再强调它是国王的象征。但是,君士坦丁并不是国王,他也不敢自己称王,僭用王家礼仪;他仅仅是罗马人的将军/最高统帅(Imperator Romanorum),并不是国王(Rex)。哪里有国王哪里就没有共和国。 罗马在塔克文的王政时代结束以后,就禁止任何人称王。恺撒被刺就是因为怀疑他妄图称王。
    在古罗马时代,拉丁文名词imperator源自动词imperare(命令), 兼有英文的“将军”(general)和“最高统帅”(emperor)两种含义。古罗马的元老院议员西塞罗曾经多次写道“马尔库斯·西塞罗将军向各位将军问候”(M.Cicero imperator illi vel illi imperatori salutem),因为问候者imperator(单数)和被问候者imperatori(复数)显然都不是“皇帝”。这是“将军”一词的含义在古代用法的有力证明。
    根据瓦拉的见解,即使在罗马帝国早中期,imperator 也是当作专有名词(peculiari nomine)“罗马人的元首,百官之长”(Romanus princeps,ut summus omnium)来理解和使用的,只是后来,即君士坦丁以后才演变为具有“皇帝”意义的专门称呼。在普通著作中,因为英语常常用emperor翻译imperator,不分时代,因此难免导致普通读者的误解。[2](p105~107)
    (四)对照基督教的教义教规辨伪
    根据教义教规,所谓皇帝赠礼是因为“教皇给皇帝治好麻风病的回报”和“出于基督徒的慷慨捐赠”两种说法都不能成立。瓦拉认为,根据《圣经·旧约》,帝王的领土主权是上帝的特别赐赠。未经神的恩准帝王无权禅让。有史以来,神没有命令过任何帝王禅让政权和领土。擅自转让政权是亵渎神明,是犯罪。再说,圣经里明确要求给希伯来人自由,保护他们以免邻邦侵犯。可是,“皇帝”君士坦丁却在入教受洗以后仍然霸占着犹太领土没有解放。该礼让的不让,不该礼让的瞎让!既能慷慨转让西部帝国的广袤江山,为什么不能解放东部的弹丸小国犹太?这不是与基督徒“博爱和奉献”精神背道而驰吗?[2](p33~35)
    《赠礼》的故事情节是仿照《圣经·旧约》的犹太先知以利沙为亚兰国元帅乃缦医治麻风病的传说改编的。⑥ 然而,在《圣经》里,为了报答治病之恩, 当初乃缦元帅仅仅答应赠给以利沙一些礼物,也没有把自己的一半财产赠给以利沙。君士坦丁如此东施效颦、故作多情,既不合国法也不合教规。[2](p35~49)
    教皇受礼行为不合逻辑表现在:根据基督教教义,治病救人、行善积德本是所有教徒的职责和本分,慈善事业是不要报酬的。据《马太福音》,耶稣多次说过禁止信徒贪图钱财、恩惠和觊觎世俗政权的话。例如,第6章第19 节说:“不要为自己在尘世间积攒财宝……”第10章第8节说:“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 叫长大麻风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施舍。”第22章第21节说:“恺撒的东西⑦ 应当归还恺撒。”作为彼得的继承者教皇希尔维斯特,怎么可能那么贪财,接受那么贵重的治病赠礼?联系早期教皇普遍安贫乐道的历史情况来考察,这种见利忘义、叛主背教的教皇行为,在教会腐败的中世纪或许可能发生,但是在相对古朴廉洁的公元4世纪是不可能发生的。[2](p49~6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