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1939-1941 )对德国的绥靖现已不是广大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回避的一个话题,相关著作和文章颇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杨卫康的《苏德战争前苏联绥靖政策初探》、蒋华志的《卫国战争前夕苏联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沈志恩、程早霞、侯成德的《1939- 1941年苏德关系剖析》里也多少涉及此方面内容,但不系统,有些零乱,他们大多从意识形态、国际背景、英法美“祸水东引”和苏联避免首先卷入冲突等角度加以分析。本文只想重点从1939年中到1941年6月这段时期里苏联对法西斯的德国在政治人道、经济绥靖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从苏联“传统安全观”的角度对其当时为何绥靖做个不成熟的分析,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苏对德绥靖之表现 首先,在经济上。接到“求爱”信号的德国政府1939年5月底指示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希尔格,于6月8日会见了苏联贸易人民委员米高扬,就恢复经济会谈事宜向苏联做了初步试探,而7月22日苏联报纸公开宣布了愿意恢复的肯定表示。1939年8月19日双方签订了苏德经贸贷款协定,协定规定,德国向苏联提供最现代的工业设备和两亿马克的贷款,德国给了苏联最初的甜头;1939年末到1940年初,苏芬战争的爆发使得苏联遭受英法美的强烈谴责而空前孤立,苏联急切杀出一条血路需要加强同德国的贸易关系,双方经过谈判后于1940年2月11日签订了《苏德贸易协定》,该协定要求苏联向德国出口原料,除了谷物、石油和棉花之外,还加上了原来一直不愿给德国的急需的铁矿石以及铜、镍、锡、钨、钴等有色金属,后来苏联还答应把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费减少一半,并愿为德国向其他国家购买货物。以至于连德国的谈判代表也认为,“苏联保证供给的德国东西比仅从经济观点出发而应供给的要多得多,而且它将在牺牲自己供应的情况下来这么做”。[1] 在德国侵略法英期间,苏联还答应给德国人使用干船坞设备,给德国交付了100万吨粮食,90 万吨石油(其中10万吨为飞机燃料),大量的木材和锰,这些物质经过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并且毫无疑问地丢到了英法的国土上。1940年2月11 日的《苏德贸易协定》成交额达6-7亿马克。[2]1941年1月10日,两国又在莫斯科签订了扩大的协定,“协定规定的相互供货的金额大大超过了第一个合同年度的范围,苏联供给德国工业原料、石油和食品,尤其是谷物,德国向苏联提供工业设备”。[3]1939-1941 年的三个贸易协定,交易额迅速攀升,1939年苏德贸易额为6100万马克,1940年一年间猛增到6.07亿马克,即增长了9倍。[4] 这一切都意味着德国打开了东方的大门,从苏联及周边国家进口货物的增加决定性地削弱了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苏联虽然也从中得到实惠,但它的经济绥靖,给了德国持续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强大而必需的动力,其危害性是可想而知。 其次,在政治上。体现了苏联亲德国,远英法的外交倾向。 莫洛托夫在苏维埃第五次非常会议上说:“如果谈论欧洲大国的话,德国正处于尽快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国家的地位,而昨天还在鼓吹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则主张继续战争、反对缔结和约。英法打着为民主而斗争的幌子去消灭希特勒主义的战争,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是犯罪。”[5] 在1939年12月21日斯大林60 寿辰给希特勒的回电中说:“德国人民和苏联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有一切理由要保持下去并得到增强。”[6] 1940年春德国在欧陆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击溃法国时,外长莫洛托夫极其大方地表示谅解并致以良好的祝愿。苏联政府此时颠倒是非,1940年3月29日, 莫氏在最高苏维埃代表会议上讲话说:“英国和法国拒绝了德国的和平愿望,以及在借口履行对波兰承担义务情况下向德国宣战的,英法的战争目的是击败德国和分割德国”。[7]其言行露骨之程度可谓令人瞠目结舌。 再次,在人道支持和媒体宣传上。“1939年8月23日晚,苏联电影院停止放映反法西斯影片《马门教授》、《奥本海姆家族》,‘法西斯主义’这个词在苏联根本不再出现。”1939年9月6日,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给柏林拍电,“苏联政府在尽力改变这里的居民对德国的态度。报刊像换了一个样子,不仅全部停止了攻击德国的立场,而且主要以德国的消息为根据介绍外交事件,反德的文学作品从书店中被拿掉了……”[9]苏联核心党报《真理报》更是给以德国以强有力的支持, 1939年11月29日,斯大林接受该报记者说:“不是德国进攻了法国和英国,而是英国和法国进攻了德国。”[10] 真是无稽之谈,让人摸不着头脑。1940年1月26日,《真理报》发表文章说:“英国和法国已经宣战,不是德国而是英国和法国拒绝了(德国的)和平方案……英法两国帝国主义者想把这场战争变为世界大战,他们要把全人类淹死在痛苦和匮乏的海洋之中……”[11] 类似这种宣传给本国人民和各国共产党造成了空前的思想混乱,他们在反法西斯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苏联领导人向各国共产党发出指示,要求他们在实际上停止反法西斯斗争,苏联操纵共产国际,指示各国共产党把宣传的锋芒指向英法。特别是法共,许多共产党员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是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互不侵犯条约,因而面对本国领土横遭践踏的情况下还采取反战立场,极大削弱了本国人民的抗战力量。不仅如此,为了投合希特勒的好恶,苏联驱逐了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挪威、比利时、希腊、土耳其等国驻苏大使和代表团,甚至把鲍戈莫洛夫派往法国投降政府任苏联大使。 二、原因之探析 那么,什么原因使得苏联采取对法西斯德国绥靖的呢? 有关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评论众说纷纭,各有见地。从表面上看,是战前英法苏三国谈判的破裂把苏联推向了德国这一边,这是导致苏联采取对德绥靖的直接原因。从国际大背景来看,德国是“一战”的既失利益者,希特勒催发德国民众民族主义情绪,发动侵略战争意图很明显,决心已定,而英法作为“一战”后的既得利益者,况且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已大伤其元气,不愿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外政策极为软弱,尽力避免引火上身,因而在苏联看来,英法并非可靠的同盟军。就苏联一个大国去迎接德国的来犯,其势单力薄可以断言战争之结果。诸如此类原因种种,不一而足。笔者在本文就不加一一罗列和详谈,只重点从苏联的“传统安全观”这一视角去分析苏联采取该政策的内在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