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越南胡朝的兴亡和属明时期的若干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郭振铎 参加讨论

三 明入越的历史原因及两国之战事
    胡朝建立伊始,开始大规模地侵略我国广西边陲。明成祖多次警告胡氏,但胡氏置若罔闻,明朝被迫出兵自卫反击。同时,胡氏政权衰颓,陈氏诸封建豪族趁机崛起,争权夺利,兵燹连年,生产停滞,民不聊生,曾被胡朝灭亡的陈朝遗族宗室陈艺宗之孙陈天平,亲到燕京,祈求明成祖讨胡复陈。明朝作为宗主国(北朝),应南朝之恳求,派兵相助,史称“明入越”。此事近年来曾被某国史学家歪曲真相。我们根据明人所撰《校补安南弃守本末》等书记载,就明入越的历史原因和真相予以必要的阐明。
    据《校补安南弃守本末》跋《安南弃守本末校记》所载:“是书不著撰人名氏,吴翌凤谓仅见于绛云楼书目,盖明人从实录中辑出之。本以馆钞明实录,按年对勘,此书目往往月而不日,盖日不止一事,钞胥不明体例,随手抄录,因而漏列,兹为一一补出,其他讹夺亦为正是,愿与读者共参详焉。”[2][P1]本书第三册跋中, 又详细地介绍了《安南弃守本末》一书。史云:“馆藏《安南弃守本末》一书不著撰人名氏,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引吴翌凤跋尾云:是书仅见于绛云楼收目。……则此书似从吴本录出。以《明实录》勘之无不吻合,盖明人从实录中辑出者,顾讹字夺文不一而足,已详校记中,而钞胥漏秩亦殊匪勘悉为补出,学者参互而读之,其中原委曲折纤悉具详于以考镜得失不难矣。”《校补安南弃守本末》、《明实录》、《明史》等书中所载历史事实,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某国史学家的错误看法。
    15世纪初,我国明朝为何入越呢?我们认为应该以当时历史事实为依据,兹分三个方面概述如下。
    (一)据《越南历史》第一辑所说:“从陈朝末开始,明就利用这个王朝的没落来进行各种侦探和挑衅活动,到了15世纪,明侵略我国的阴谋就实现了。1406年11月19日[3]明军开始越过边界进入我国。”[4][P263-264]越南史学家明铮所著《越南史略》一书中亦云:“1406年,明朝廷举兵侵略。1407年我国沦入明朝封建统治者手里。” [5][P132]在他们的书中,既未指出明入越的原因,又一口咬定明入越是一个“北方封建大国对南方一个封建小国的侵略”。问题的关键是,明为什么入越?明入越是蓄意已久,是“想恢复‘天朝’对各番邦的威力,在明朝霸主的权力下‘收复天下’”?[4][P262] 或是明朝为反击安南胡朝多次寇我边疆?这要让历史事实来说明真相。
    15世纪初,胡氏父子屡次派兵入侵我国思明府及其所辖诸州,对广西、云南边境劫掠财产、杀害边民、骚扰边陲,迫使明朝不得已出兵入越,还击胡朝的侵略。
    据《安南弃守本末补》载,明成祖下诏胡氏曰:“永乐二年(1404年)八月,广西思明府亦奏尔夺其禄州、西平州、永平寨之地,此乃中国所疆,尔夺而吞之,肆无忌惮,所为如此,盖速亡者也,朕未忍遽行讨罪,故复垂谕,鬼神祸淫厥有显道,尔宜速改前过,不然非安南之利也。”[2][P4]15世纪初,胡理元即位不久, 屡次兴兵侵略我国广西思明府所辖禄州、西平州、永平寨等地,肆无忌惮地劫掠边民财物、残杀居民,因此明成祖要求胡氏停止侵略中国领土。然而胡氏父子置若罔闻,继续侵犯我国边境。例如,“明永乐三年(1405年)二月,云南宁远州土官同知刁吉罕奏曰:臣所辖猛慢等七寨,本臣祖宗故地,近被安南攻夺,又掳掠臣婿及女并人民畜产。征纳差岁驱役百端。臣事奉中国职贡,今横被虐杀,实所不堪。”[2]同年6月,胡理元遣使臣阮景等人入表谢罪,佯曰:“其禄州等处,猛慢等寨亦令退还,已遣人往各处交割地界。伏望皇上天地父母恕臣狂愚,赦臣死罪。”[2][P2] 可是胡氏欺骗明朝廷,思明等七地,仍迟迟不归还中国。据史载,胡氏“侵占思明府、禄州、西平州、永平寨之地,及朝廷遣使索取,巧词及所还地十无二三,还地之后又遣贼徙居西平州,劫杀朝廷命官,复谋来寇广西。”[2][P4]明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明朝被迫出兵征讨安南。 但出兵之前,明成祖再次遣使警告胡氏,不要在口头上玩弄巧词,应履行诺言,如实归还被侵占的领土,然而胡氏不顾中国明朝再次警告,仍继续强行占领我国领土。《明史》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思明所辖禄州、西平州、永平寨为所侵夺,帝与令还,不听。”[6]甚至扩大侵略, 正如史载:“宁远州世奉中国职贡,黎贼(胡理元)恃强夺其七寨,占管人民,杀掳男女。”[6]中国明朝正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被迫于1406年7月出兵入越反击胡朝的侵略,保卫边疆。 这就是明入越的主要原因。
    (二)据《校补安南弃守本末》和《明史》记载,中国明朝之所以出兵入越,也是为了应占城国王之求,保护占城不受安南的侵略。在历史上,占城多次受到越南的侵略,屡次要求中国援助。据《明史》记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占城诉安南侵略,诏令修好。(指胡苍汉)扬言奉命,侵略如故。且受印章逼为属,又邀夺天朝(指明朝)赐物。”[6]史又载:“永乐二年(1404年)八月庚午朔, 占城国王占巴的赖遣使部该序罢民来朝,贡犀牛及方物。且奏曰:前奏安南攻扰地方,杀掠人畜,仰蒙降敕谕,使息兵,而其国王不遵。圣训今年(永乐二年),又以舟师侵入臣境,民受其害。近朝贡人回,所赍赐物(向明朝贡的方物),皆被拘夺,又逼与臣服章印,使为臣属。而已占据臣沙离牙等处之地,今复攻劫未已,臣恐不能自存,愿纳国土请吏治之。”[6]再云:“永乐三年(1405年)十月, 占城国王占巴的赖所遭父丧,即举兵攻其旧地州格列等。”[2]由此可知, 因占城国多次受胡朝侵犯,有亡国之危,明朝鉴于占城国王的一再求援,才出兵入越。这就是明入越的原因之二。
    (三)陈朝末年,权臣胡理元辅政,陈氏君主“废立之权,皆出于胡理元之口”[2]。胡朝自立国伊始不得人心,对外北侵中国, 南征占城,兵火连年,民不欲生。对内实行暴政,对陈氏旧臣和陈氏宗室遗族几乎杀绝。其时,陈朝陈艺宗之孙陈天平逃亡哀牢,幸免遇难。陈天平由哀牢取道云南到燕京,向明成祖求救。胡理元表面上遣大臣陈景真随明使李琦到燕京谢罪,向明成祖表白胡氏并未僭位改号,请迎天平归国,奉为君主。明成祖信以为真,命聂聪前往,并给胡理元下诏曰:“果迎回天平,事以君礼,当奉为上公,封以大郡。”[6] 胡氏复遣陈景真随聂聪回朝禀告,聂聪力言胡氏诚实可信,迎回天平。于是1405年,明成祖乃令天平还国,并命广西左、右副将军黄中、吕毅率兵五千护送,可是“明永乐四年(1406年3 月),中等护天平入鸡陵关,将至芹站,伏兵邀杀天平,中等败还。帝大怒,召成国公朱能等谋,决意讨之。”[6]《校补安南弃守本末》一书对此事亦有评论。 史曰:“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理元父子所杀篡夺其位(指篡夺陈朝王位),更易姓名,僭号称大虞,杀陈氏子孙殆尽,放兵回劫,贼害不辜,攻扰占城,侵我边境。陈氏之天平,被其逼逐归命朝廷,贼乃伪陈词,款请君归之,朕(指明成祖)推诚不疑,资遣还国,彼包藏祸心,又给杀之,侮辱朝使。”[2]于是,终于在明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 命朱能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军,丰成侯李彬、云阳伯陈旭为左、右参军,督军南下入越。这就是明出师入越的原因之三。
    明永乐四年(1406年)九月,明成祖命太子太傅成国公朱能,以总兵挂征夷将军印,统领全军80万(可能有夸大)人马南下入越征讨胡朝。并委派征夷右将军挂征夷副将军张辅、参军陈旭领兵南下,在道路阻险,一伏一行,更番相济的情况下,攻克坡垒洞;征夷副将军沐晟、参将李彬亦领兵,攻克富令关。然朱能行军至广西太平府病故,由张铺代总兵官。先是朱能、张辅进军到安南境内,随之发布讨胡檄文,列举胡理元父子之罪20条。当明朝列举胡氏诸条罪状传至安南全境时,受到部分阶层的拥护,特别是陈朝遗老及遭受胡朝压迫阶层的欢迎。例如在明永乐五年(1407年)三月, 张辅收到北江等府、 安越等县耆老尹沛等1120人诣军门言。文曰:“伏蒙给榜,遍谕国中,宣布圣天子德意,令官复原职,军复原伍,民复原业……官吏军民,安业如故。……幸遇圣朝扫除凶孽军民老稚得见中华衣冠,不胜庆幸,咸愿复古郡县,庶几渐革夷风,永沾圣化,邃谨同耆老人等具表文一通,请献于朝,以达下表之情。”1406年11月,明军进驻富良江。胡氏发动江北群众数百万严加防御,在富良江沿岸设置木栅,并在多邦建构土垒,出动水陆大军号称700万,双方大军对峙。后明军从富良江上游强渡, 兵分两路夹击洮江胡兵,攻克重要城塞多邦城,明军又沿富良江南下一举攻克东都升龙。1407年初,明军全部占领了升龙,从而控制了越北各要地。胡氏父子逃往西都清化。明军又南下追击,直至清化。胡氏在明军将至时,焚烧宫室破坏文化遗产,使安南蒙受空前的文化灾难。此时,胡氏父子又逃到义安。张辅即调都督佥事柳升率水兵追击胡氏,直到日南州骐骡海口(属河静省骐英县),俘获胡理元土酋武如卿等,在永盎海口高望山又俘获大虞国王胡汉苍。至此,胡朝灭亡。1407年(永乐五年)8月, 明成祖下令改安南为交趾,设置三司,以都督佥事吕毅为交趾都指挥使司、黄中为副都司、黄福为布政司和按察司。11月,张辅遣柳升监护送胡理元、胡汉苍至金陵,囚于狱中,后又释放,命胡理元至广西任职;由于胡汉苍长于兵器,被赦罪启用,其子孙及将士均无罪释放。胡朝亡于明后,安南暂属于明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