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秦国的朝政一直被以宣太后和魏冉为中心的集团控制在手里。不过,这种控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外戚祸乱纲常,导致国家衰败那种控制。宣太后和魏冉的大部分政策都是以秦国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所制定的,所以秦昭襄王也并没有感到不妥,直到一个名叫范雎的谋士的出现,才改变了外戚干政这一情况,那么在下一期说到范雎之前,我们就说说魏冉和宣太后的下场吧。 在范雎的帮助下,昭襄王轻而易举的铲除了宣太后和魏冉的势力。魏冉被免去相职,遣送回他的封地,据说在其封地郁郁而终。魏冉去世的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265到266之间,具体的时间已没有记载,可见曾经如日中天的穰侯生命的最后几年是何等的凄凉。 ![]() 至于宣太后,因其昭襄王生母的身份,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昭襄王对其母曾经私通义渠王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追究。不过宣太后自己也不老实,晚年又老牛吃嫩草的给自己找来一个男宠魏丑夫。宣太后特别喜欢这个男宠,甚至在病重期间表示希望可以让魏丑夫给自己陪葬。听说了这个消息,魏丑夫吓得不得了,赶紧给重臣庸芮送去厚礼,疏通疏通。庸芮收礼办事,找到宣太后说,我也不知道人死了之后有没有知,要是有的话,你叫魏丑夫去陪葬,已故的惠文王岂不也会知道你们俩的苟且?到时候怪罪你你怎么办?话说回来,要是人死后无知,那你叫他陪葬有什么意义啊?宣太后对这种人死后的哲学问题并没有什么兴趣,但考虑到说不定惠文王地下有知,就赶紧把魏丑夫打发走了,魏丑夫这才保住一命。 如此说来,历史上“芈月传”好像并没有电视剧或者小说里写的那么精彩,那是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上,没有简单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的分别,一方面来说,宣太后魏冉姐弟二人,把持朝政四十年,任用自家亲戚,延缓了嬴氏家族一统天下的脚步;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魏冉以一己之力拥立昭襄王,岂不也是将昭襄王的曾孙秦王嬴政间接推向了历史舞台吗?同样,合纵家范雎点醒梦中人昭襄王,驱逐了魏冉,重掌大权;另一方面,却也是这个范雎,记恨将军白起功高,进谗言害死白起,开启了中国将相不和的先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