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采诗,又可以称为采诗。所谓“采诗”,指的是周朝的一种政治制度或者说是文化制度。采诗作为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对当时朝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行为的文化意味越来越重,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采诗,即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周代采诗,是先秦时代西周王朝的一种重要制度。周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民情,认为诗歌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能起到“上刺政治”的目的。 何休在给《春秋公羊传》作的注中提到在周代国家有采诗制度,朝廷养了一些孤寡老人,让他们摇着木制的铃铛到民间去采集诗歌。然后把采集来的诗歌汇集到朝廷的乐官那里,由乐官进行整理,朝廷也可以根据民间的诗歌来了解民情。这一说法基本是可信的。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的《国风》部分就是从民间采集来的.在汉代朝廷设立的有乐府专门负责从民间收集诗歌。 采诗官员 周朝设有专门的采集诗歌的官员,在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它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 这是一个以诗歌的名义走遍天下的工作,采诗官走到民间总是如同蜜蜂飞行在花丛中一样深受欢迎。民间的疾苦往往通过这些民歌的形式直接被周王及其他诸侯所了解。采诗官在属于他的时代里,事实上担当了国家民意调查员、新闻记者和国家诗歌记录者的重任。 《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他们的搜集和整理。《汉书·艺文志》曰:“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他们为古代诗篇的流传和采集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制度方面,汉代的“乐府”和“采诗”一脉相承,是对民间诗歌的又一次极大拯救,也对汉代的策令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