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在远古时代的渔业生产活动中,人们出于自保的目的,很自然地形成了自然崇拜,其中很多信仰一直流传至今,并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渔业祭祀习俗。 许多撞民出海之前,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以求得海神和渔业行业神的保佑,从而使捕鱼获得丰收,渔民能够平安归来。这类祭祀仪式,每年都要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据《越绝书》记载:大越海滨的渔民,有“春祭三江,秋祭五湖”的习俗,其目的就是祈求海神保佑他们在一年之内过上“饭稻羹鱼”的幸福生活。很多地方的渔民崇信水神、海神,河伯、龙王、妈祖,认为这些神灵可以使自己得福免灾,每遇出海之时,都要对抻灵进行供奉。 在吉林的黑斤、济勒弥(赫哲族旧称)人的习俗中,凡是措河捕鱼者,都被称作鱼皮鞑子。当地盛产麻特暗大鱼(又称“大马哈鱼”),据说这种鱼是奉海神之命迸鱼人江,以富裕当地百姓的。当地渔民以江蛾为捕鱼征候。每当五月江面花蛾发白的时候,麻特哈大鱼送乌互路鱼入江。从六月开始一直到七月中旬以前,青蛾初起,这时送七里性鱼入江,七月中旬到八月底,送达奠嗄鱼入江,每次都要到格林河口返回。在驱鱼进口的过程中,鱼三五成群,进口以后便逆流而上。乌互路等鱼聚群而行,每天可走三四百里。当这几种鱼到来时,黑斤和济勒弥人在江水深达数尺的地方安置木桩,长二三丈或四五丈,横江截流,名日“闷杠”。一般来说,每一“闷杠”可捕鱼数千斤。但是,当地人不敢捕捉麻特哈大鱼,或将其携入室内,因为害怕有灾祸发生。同时,渔民每年都可捕获大量的鲂、鲤等类的鱼,但唯独对麻特哈鱼特别虔敬。 作为传统渔乡的江苏地区,渔业禁忌种类繁多。江苏的渔业禁忌以太湖地区最具代表性。当地渔民供奉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人们在昂山上修建禹王庙,每年春季以全猪全羊供奉禹王神,并请来戏班演戏酬谢神灵的保佑。每年的五月至七月,渔民在出湖捕鱼之前,都要举行请神和会餐活动,当地人称之为“做公堂”。渔民在早上开网,如果第一网捕到鲫鱼或鲤鱼,人们便认为是大吉大利;而如果捕到黑鱼,则预兆“黑心”,当天一定会捕到很多鱼;倘若捕到的是白鲦,则认为这一天只能白白辛苦。此外,如果渔民在小塘捕鱼,干塘时还要焚纸烧香,以祭祀塘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