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 唐代的天文历法发展的比较好,因为钦天监也比较受皇帝信赖的缘故,有了比较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去研究历法,唐代用的历法也一直在变,不断的进行完善。 唐代用什么历法 李渊建唐之初,沿用隋《大业历》。武德二年(619)又颁用傅仁均的《戊寅元历》,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民用历中采用定朔法的历法。该历关于日行盈缩、月行迟疾等计算方法,与大业历大致相同。但采用定朔法可能会出现连大月或连小月的特殊现象,如贞观十九年(645)出现了四个连大月,因而《戊寅元历》受到攻击,不得已又改用平朔,失去了其历法的特征。唐高宗麟德二年(665)起,颁用李淳风编造的《麟德历》。开元十七年(729),《大衍历》正式颁行全国。公元762年,因《大衍历》未报代宗宝应元年六月望的月食,改颁郭献之编修的《五纪历》。中四年(783),又以《正元历》替代了《五纪历》。821年起颁行徐昂编撰的《宣明历》。唐代最后使用的一部历法是边冈编撰的《崇玄历》。 唐代历法的成就 《麟德历》再次采用定朔并独创了一种进朔法,即根据朔日小余数据的具体情况,将朔日上退一日或下推一日,使相应大月变成小月或小月变成大月,从而解决了出现连续四个大月或三个小月的违反日常习惯的问题。《麟德历》还采用“总法”1340作为各天文数据的统一分母,立法巧捷,为后世历家所遵用。《麟德历》的又一创举是正式废除沿袭已久的章蔀纪元之法,不用闰周而直接以无中气之月置闰。由于该历是以《皇极历》为基础而编制的,在推算五星运动时考虑到日月五星的不均匀运动,并吸取了《皇极历》的先进计算方法,且所得数据更为精确。《麟德历》用到开元九年(721)已显疏漏,于是唐玄宗诏令一行编撰新历,于开元十五年编成《大衍历》。《大衍历》分“历议”和“历术”两大部分,历议论述编历的原理,历术则又细分为步中朔术、发敛术、步日躔术、步月离术、步轨漏术、步交会术和步五星术等,这些是说明计算日月五星位置、运动、时刻和日月交食的方法。为了取得制历的数据,一行组织了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研制了新的天文仪器,测量了二十八宿距星及许多恒星的位置,对日月五星进行了大量的新的观测,从而使《大衍历》有了深厚的观测基础。 唐代人在天文历法上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对于天文地理的观测也有了大量的实验基础,唐代历法的演变也见证了唐代天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