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中文物 1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揭晓了2015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会议伊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在论坛上宣布入选名单: 一、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遗址 2012年3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南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工作。迄今为止,通过在南海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先后发现了陵水县桥山、莲子湾以及三亚英墩三种全新的、文化内涵有异的新石器文化时代遗存,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及自然遗物,填补了海南史前考古的诸多空白,并可以以英墩遗址为桥梁,初步建构海南东部沿海地区基本的年代框架。同时,在英墩和莲子湾遗址出土了丰富的贝壳等水陆生动物遗存,为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及人类生计方式提供了重要数据。 二、江苏兴化、东台市蒋庄良渚文化遗址 地处江苏兴化、东台二市交界的蒋庄遗址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蒋庄良渚文化墓地是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随葬琮、璧等玉礼器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而且是目前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墓葬最为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葬式、葬俗丰富多样,部分人骨保存完好,为研究良渚文化的埋葬习俗、社会关系与人种属性提供了极具宝贵的实物数据。 蒋庄遗址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 三、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 周原遗址大家都不陌生,2014年9月启动了对该遗址的新一轮考古工作,此次考古工作是进一步对陕西周原都邑性聚落认识上的整体性深入,并以贺家北区的凤雏建筑群为中心,对该区的普通居址墓葬区、大型夯土基址及铜轮牙马车进行了发掘。同时对周原遗址内水网系统的发现与确认,进一步了解了周原遗址的聚落结构和功能分区。 四、江西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 大名鼎鼎的海昏侯墓是绝对的明星,不仅屡登头条,这次也顺理成章地挤进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林。 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的圆寝制度具有重大价值。 该墓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已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等级的墓葬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迄今出土了一万余件遗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同时以紫金遗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的一系列重要遗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遗址,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遗址,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研究成果和展示利用价值。 五、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 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是该城曹魏北至魏宫城的中心正殿,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机”的宫城正殿,由此确立的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单一宫城正殿,形制以及都城单一建筑轴线,以太极殿为大朝、东西两侧并列的东西堂为常朝的“东西堂制度”,在中心正殿前设三道宫门、宫城三大主殿南北纵列的“五门三朝”制度等,开创了中国古代宫室制度及都城布局的一个新时代。 从汉魏洛阳城开始确立的这一宫室制度,对后代都城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直接为隋、唐所沿袭,更为其后的宋、元、明、清所继承,并远播至东亚其他地区。所以,太极殿在中国乃至东亚的古代都城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辽宁丹东市的西南50多公里海域中。去年8月至10月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点对“丹东一号”沉船进行了水下考古工作。 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舰船制造档案和该海域当地人的口述史料初步判定,“丹东一号”沉船应为致远舰。考古发现的沉舰穹甲结构、方形舷窗、水雷引信、11毫米十管加特林机枪、152毫米口径炮弹、带有“致远”文字的款识的制式餐具等,都为判定其为致远舰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在我国黄海北部丹东海域发现的北洋海军致远舰,是近年来我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为我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更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最好教材。 随后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分别介绍了6项考古发现的基本情况,王巍、刘庆柱、信立祥、张弛、赵辉、魏峻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对各项考古发现的丰硕成果和学术价值进行了评议。 据介绍,这六项重要的考古新发现是由论坛评审委员会从全国各省市区考古机构推荐的数十项2015年全国最新考古新发现中,经过严格筛选产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2年,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过14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