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 一部淮南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盐业的兴衰史。淮南扬州和楚州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盐业产地,扬州以江都,海陵著名,楚州以盐城,涟水产量最大。尤其是扬州,地处南北通衢,自古盐商巨富云集,为全国盐业集散中心,唐代已有“扬一益二”的说法。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早在汉代,吴王刘濞就开邗沟,自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磻溪,专煮海为利,凿河通运海盐而已。杨吴与南唐立国后,以盐业为重要资本,制盐业成为江淮社会经济的大宗。杨吴在泰州设置海陵制置院,民户田赋,规定每正苗一斛,加收三斗,官给盐一升,谓之“盐米”。南唐升元元年(937),南唐又改置泰州,置海陵监,加强了对盐业的管理。又在楚州设置盐城监,“管盐亭百二十三”。至北宋统一,盐城“岁鬻四十一万七千余石,泰州海陵盐如皋仓,小海场六十五万六千余石。”(卷182,《食货下》) 淮南盐利在南唐统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致周南征取得南唐数州后,南唐盐场尽失,经济遭到沉重阻遏。李璟上表称愿意“尽献江北郡县之未陷者,……岁输土贡数十万,而乞海陵盐南属”,周世宗“不许”,但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南唐,同意“岁给赡军盐三十万石”。从此,盐业成为后周政权牢牢节制南唐的一个经济筹码。 杨吴与南唐地处江淮水乡,湖泊纵横,造船业十分发达。早在隋唐时期,今淮安就是沿淮的造船基地,隋文帝从淮浦修造的船舰,沿淮入汴;唐太宗讨伐高丽,亦在江淮建造大型战船数百艘。扬州境内的扬子造船厂是唐代大型造船基地,刘晏主持漕运时,根据黄河,长江,淮水和汴水的不同水文特性,建造各种相适应的船只,投入运输。唐朝后期,官府的造船业由于管理不力渐渐萎缩。杨吴与南唐时期,扬州,金陵等地是重要的造船中心,官府设置造船工场,建造各类船只。造船业兴旺的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濒江临淮的地理环境,使生活视野渐渐开阔的人们扩大了生活范围,商品经济萌芽后,日常商旅贸易,生产生活需要船只开辟水路交通。比如南唐与契丹进行海上贸易,南唐升元二年(938)契丹“持羊三万口,马二百匹来”,(《契丹传》) 交易规模如此之大,若在陆路阻断的情况下,需要怎样的船只运输 可以推知;二是随着漕运特别是盐业的发展,造船业重新出现兴盛的局面,沿海盐场的成品盐,都要输送到集散地,船只是首选的运输器具;三是出于战事的需要,直接促使杨吴与南唐造船业兴旺起来。先是杨吴与吴越以太湖中心线为界,进行长期拉锯式的战争,在长江的狼山江面,太湖水域,双方都投入大量水军,战状惨烈。后是后周在大梁设立造船基地,南唐面临战争威胁,加紧了造船竞赛,既能建造硕大无比的战船巨舰,又能建造短小灵敏的侦察轻舟。从周显德三年(956)到显德五年,双方水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较量,从文献里屡见不鲜的“皮船”,“橐船”等名称里,可以想见当时双方造船业的发达程度;四是出于外交航海的需要。由于南北交通的阻断,南唐不得不寻求向外发展。譬如南唐与契丹交好,就是为了对付中原政权开辟了海上航路。又如出于军事考虑从占城进口“猛火油”,再将此油运送到契丹,没有巨大的运输船只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南唐还与新罗,高丽,大食等国家保持联系,如此航程也需要高超的造船技术做保证。 江苏地区濒江临海的优势,使杨吴与南唐统治时期的手工业既有十分浓重的区域色彩,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宜兴归迳一带发现的晚唐五代青瓷窑址,反映江南一带的制瓷业,无论胎质,釉色,造型还是文饰,都别具一格。南唐扬州蜀岗茶,常州紫笋茶闻名于世,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制茶业在南唐兴盛起来,南唐仅官府就有茶叶坊38处之多,专门生产高级茶品,供皇家和贵族使用。民间制茶作坊更多,境内私茶作坊有1000多处。南唐的造纸业中心在皖南,但据《江南通志》记载,当时六合县曾设立“纸务”,今六合浮桥南一带尚呼为“纸房”。由于李煜钟好宣纸,在池,歙二郡和金陵都有专门机构造澄心堂纸亦是可能的。有人从民间传说考证,宣纸中的“白鹿”品种,就是在南京制造的,这种纸即是为了纪念一位从宣城到金陵造纸名叫白鹿的青年而命名。(P300) 另外,扬州,润州的金银器和铜器制造堪称典范,据传李煜特命工匠打造高达6尺的金莲,令宫女窅娘立于莲上,缠足翩翩而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