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董其武(1899年-1989年),山西省河津县人,国民革命军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董其武1919年考入阎锡山创办的学兵团,1924年开始从军,先为刘镇华部属,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之后投靠傅作义,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积极抗日,在长城战役、百灵庙战斗中均有出色表现。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宣布绥远省和平解放,1951年率部参与朝鲜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80年1月24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3月3日逝世于北京。 人物生平 生于1899年11月27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山西河津人。山西陆军学兵团第一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毕业,山西斌业专门学校第一期机械科肄业。 1924年3月起服务于镇嵩军第8混成旅(旅长赵树勋),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25年3月混8旅改编为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第9混成旅(旅长赵树勋),升任中校副官长。12月升任上校团长。 1926年2月辞职赋闲。5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李济深)北伐先遣纵队(纵队长郑思成)中校支队长。 1927年3月调任第11军(军长陈铭枢)侦察队中校队长。6月调升皖北宣慰使署(宣慰使柏文蔚)学兵团上校副团长。 1928年2月部队被裁撤后编余。6月出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张濯清)上尉额外参谋。7月升任少校参谋。 1929年6月升任警备司令部政治训练所(所长傅作义)第1队中校队长。 1930年4月调任第3方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30师(师长白濡青)第89团(团长柴济川)中校团附。7月调升第30师(师长卢呈瑞)第89团上校团长。12月调任第28师(师长苗玉田)第83团上校团长。 1931年1月16日所部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第10师(师长傅作义)第20旅(旅长金中和)第40团,仍任上校团长。6月17日所部改称第73师(师长傅作义)第422团,仍任上校团长。 1932年3月调任第73师第218旅(旅长曾延毅)第436团上校团长。 1935年5月24日叙任陆军步兵中校。 1936年5月升任独立第218旅(辖三团)少将旅长。9月30日晋任陆军步兵上校。12月21日获颁五等云麾勋章。 1937年11月30日升任第101师(辖两旅)中将师长。 1940年6月12日调升暂编第4军(辖暂编第10师、新编骑兵第4师)中将军长。7月19日晋任陆军少将。 1942年8月暂4军改编为骑兵第4军(辖新编骑兵第3师、新编骑兵第4师),仍任中将军长。 1944年1月18日调任第35军(辖第101师、新编第31师、新编第32师),仍任中将军长。 1945年2月代职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受训。5月24日调升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总司令邓宝珊)中将副总司令。6月陆大毕业后仍任原职。8月6日调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傅作义)政治部中将主任。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11月7日兼任包头城防司令部司令。 1946年1月1日获颁青天白日勋章。3月20日调任暂编第3军(辖暂编第10师、暂编第11师、暂编第17师)中将军长。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10月15日兼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司令。同月26日兼任张家口警备司令部司令。12月26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 1947年5月10日调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傅作义)驻绥部队指挥所中将主任兼绥远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12月16日改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驻绥部队指挥所中将主任兼绥远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1949年2月升任国防部(部长徐永昌)驻绥部队指挥所上将主任兼绥远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7月升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代长官马步芳)上将副长官兼国防部驻绥部队指挥所主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9月19日在绥远归绥率部起义。10月当选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委员。12月2日出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傅作义)副主席兼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人民解放军绥远省军区(司令员傅作义)副司令员。同月9日兼任第23兵团(辖第36军、第37军)司令员。 1951年8月绥远省军区改称绥远军区(司令员傅作义),仍兼任副司令员。11月25日获颁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 1952年7月4日辞去省人民政府主席兼职。8月8日绥远军区并入蒙绥军区,辞去军区副司令员兼职。12月23日第23兵团撤消,降兼第69军(辖第28师、第107师)军长。 1954年6月18日绥远军政委员会撤消,被免去兼职。9月29日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委员。 1955年9月23日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获颁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4月当选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常务委员。 1968年9月19日被免去军长职务。 1978年2月当选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副主席。 1988年7月获颁胜利功勋荣誉章。 1989年3月3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戎马春秋》。 人物评价 董其武同志从自己亲身的经历中,目睹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他后半生的最高追求。他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自觉按党章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许多党内的老同志称赞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直至1980年1月他才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信仰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他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襟怀坦荡,作风正派,光明磊落;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政清廉,从不谋取特权和私利;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资助办学;他对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他生活克勤克俭,为国为民分忧。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董其武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一生坚持真理,追求光明;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争取祖国统一作了不懈的努力。他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崇高的品德和为政廉洁的优良作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深深地怀念和学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