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张作霖的十条家规 张作霖批公文只写“中”字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张作霖 张作霖对日本采取亲善,尤其是初期,且大量雇佣日军事人员。但后来张作霖大势已去,国民党快将统一,当时仍控制东北,不甘心受日本控制,而日本正计划入侵中国东北,张在东北的牢固统治反而成为日本侵华的障碍。 张作霖的十条家规
    :一、严禁夫人干预政事,不听枕边风。
    二、严禁夫人聚众闲聊,以免滋生事端。
    三、各房太太地位不分尊卑,均以夫人相称。
    四、严禁夫人私自做寿。
    五、严禁虐待下人。
    六、实行严格的薪俸制,各夫人每月按时支取。
    七、饭菜实行等级分餐制,各夫人与子女分别在自己房间用餐。
    八、严格作息时间,外出活动一律不允许超过晚十点钟。
    九、重视子女文化教育,延聘名师为子女启蒙。
    十、子女婚姻不得自主,须由张作霖一人包办。据说张作霖家教甚严,不论是对夫人还是子女都按律要求,赏罚分明。
    张作霖治家严谨,不许妻妾干政,严禁妻妾家族为官。张作霖平时十分宠幸六房妻妾,但他一直坚持这样一条家规,就是不准妻妾干扰他的工作,很少听她们的枕边细语,更不许她们包庇亲友。三夫人戴宪玉原是北镇一个捕班头的未过门儿媳,被张作霖撞见花重金买回,年轻貌美,恃宠而骄。他有一胞弟在帅府当警卫,晚上外出游荡,用短枪连射路灯作为游戏,结果一条马路的路灯全被击灭。电灯公司发觉后向帅府禀报。张作霖立即命令卫队长将其内弟戴某枪毙。卫队长以戴某系张作霖之至亲,罪亦不至于死为由,暂时将其禁闭起来。几天后,戴氏趁张作霖高兴的时候,为弟弟求情。张作霖方才知晓戴某还活在世上,极为震怒,对卫队长说:“你不服从我的命令,实在可恨,倘不立即枪毙他,我就立即枪毙你。”事后,张作霖对戴氏说:“我杀你弟弟,实在是迫不得已!我不能私亲戚以辜负家乡父老,那还有什么脸面治理政务呢?”戴氏不胜悲痛,与张作霖决裂,削发为尼,离家遁入佛门。
    张作霖执法至严,不许家人在外为虎作伥。张作霖的五夫人寿懿精明能干,长期伴随左右,最为张作霖所宠幸。一次,寿夫人娘家的一个厨师在京奉路客车上无票乘车,并表现得十分蛮横。恰逢军警执法处处长兼任京奉铁路局局长常荫槐同车出差。常荫槐是张作霖为治理京奉铁路路政混乱钦定人选,有胆有识,“执法至严,不畏权贵”。常荫槐亲自前往查票。这名厨师声称系寿夫人家佣人,拒绝补票。常荫槐令执法队强拉他下车,这名厨师仍不服气,张口大骂。常荫槐当即令执法队在站台上将他按倒在地,狠打数十棍,直至该厨师被打得连连求饶。厨师回到沈阳后,即向寿夫人哭诉,寿夫人恳请张作霖一定要为寿家出这口气。谁知张作霖说:“这小子敢打寿家佣人真是有种!我正需要这种铁面无私的角色呢!”由于常荫槐给张作霖的印象极好,自此以后,常荫槐官运亨通,由铁路局局长一跃而升任北京中央政府交通部部长等要职。就连张作霖的的专车也不许家人随便使用,六夫人生小孩上医院用了车也被责骂。
    张作霖崇尚教育,以诗书礼仪治家。他本人读书不多,却非常重视教育,不禁创办了东北大学,而且在家中也非常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在家中设私塾馆,请名儒杨景镇、白永贞、宋文林、张梦生、金梁等人做塾师,讲授四书五经。后又请徐启东为张学良教授英文。张作霖要求子女很严格,讲究礼仪规范,不许孩子们出入茶楼、酒店、戏院,更不许任何人在外面仗势欺人,惹是生非。对女儿们管教更严,要求她们要文静,不许出大门,不许穿印度绸,不许剪发。
    张作霖对子女管教甚严,督其慎言慎行。张学森是张作霖的第五个儿子,从小喜欢舞枪弄棒。为此,张作霖特意找了有名的拳师教授其武术。八九岁时,张学森见父亲及家人每从仪门走过,卫兵总是立正敬礼。他觉得好玩,就在仪门那儿来回跑,弄得卫兵手忙脚乱地不断敬礼。一日,小学森故意将卫兵的枪碰倒了,枪刺把他的脚面划破点儿皮,出了血。小学森耍赖骂卫兵。张作霖问明情况后,气得脱下鞋,将小学森摁倒在仪门前,当着卫兵的面,狠狠地用鞋底抽了一顿,并当场让他给卫兵道歉。因为此事,后来有人也称帅府的仪门为“教子门”。张作霖一家在沈阳时,他就经常对子女们说:“你们在家犯错,丢的是父亲的脸,但是在外面搞破坏,坏的是全社会的风气。”因此子女们没有人敢乖张闹事。
    张作霖为整肃军纪管教张学良。张学良曾做过奉系第三旅的旅长,第三旅是独立旅,张作霖的王牌军。一次,张作霖身着便服在城里转悠,听见几个百姓唉声叹气说第三旅的人横行霸道,巧取豪夺。张作霖回家见到张学良怒不可遏,破口就骂,骂了足有半个小时,张学良低着头不敢说话。最后,张作霖还让张学良关禁闭三天,不许有人探望。这样严厉的管束,使子女的终生成长受益菲浅。
    张作霖批公文只写“中”
    根据记载,当时官府的力量极其薄弱,东北各地广大乡村依旧由自发的保险组织来保境安民。
    在保险队众多、土匪蜂起的动荡时期,清政府无力剿灭各地匪徒,对各种保险组织也无力管理,只能采取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方针,以期可以绥靖地方。而当时,张作霖统领的八角台保险队在当地的声誉不错,清政府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决定招抚他。
    在辽宁省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1902年清政府招抚张作霖的档案。正是从这时,张作霖由八角台的团练长当上了清军营官,走出了他飞黄腾达的关键一步。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作霖捷足先登率部进驻奉天,在镇压革命党人中立了头功,受到赵尔巽的信任、袁世凯的赏识。他以此积极招兵买马,成为奉省举足轻重的最大实力派,最终于1916年问鼎省权,开始了张氏奉系军阀统治奉天的时期。
    在辽宁省档案馆的展厅里,有一份旧报样,上面的内容是“求贤公告”。或许你想象不到,发这份公告的人,就是我们眼里的“大老粗”——张作霖。
    张作霖初秉奉政时,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民生凋敝,物力困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张作霖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施政方针,使他所辖的奉省,仅三四年的时间,就还清了大笔积债,且节余千余万元,出现了“仓廪足、治安宁”的兴盛景象。
    辽宁省档案馆展出的这份官府告示,就是张作霖执掌奉天之初用白话文写的。张作霖虽出身草莽,文化不高,却深谙用人之道,知道在报上公开选拔人才。
    另外,奉系军阀高级官员大多写得一手好字,但张作霖因为出身原因,水平欠缺。他自己也常因文化不高、字写得不好,而羞于书写或批示公文,因此,张作霖墨迹并不多见。但在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记者还是惊喜地发现了一份张作霖极具个性的行文真迹。有趣的是,张作霖签批的公文,不用“行”,而是用“中”。另外,有档案显示,在1919年4月,海城县知事因办事不力出现失误,张作霖不满办事机构提出的处置意见,批示“改批记大过一次”。
    1918年,张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其间他多次率兵入关,问鼎中原。1922年,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失利后,自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三省自治。从此,东北脱离了北京政府的控制,成为“独立王国”。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人。他叫王永江,金州人,是个理财能手。
    话说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后,在王永江的建议下,关起门来搞建设。这也使得当时的东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稳定。
    经过两年多的“卧薪尝胆”,整军经武,恢复经济,羽翼渐丰的张作霖再次发兵入关,参与全国政权角逐。连年战争,消耗了大量财力和人力,造成东北地区经济危机,金融秩序混乱,人民怨声载道。
    王永江在规劝张作霖无果的情况下,自觉回天无术,称病返回故里。1927年11月1日,王永江在金州病逝,张作霖电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