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古代“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概念 “八百里加急”真正跑多少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八百里加急 相信不少人在看古代影视剧的时候再突发情况时候就会有“八百里加急”的飞马传递文书,但这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却少有人弄得清。 在众多的历史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方督抚或是边疆将领遇有紧急军情都会飞马传递文书,文书中往往会写道:“紧急军情,六百里加急,或是八百里加急。”驿站的驿兵在接到这种文书后必须立即骑马起程,飞速将文书送往下一个驿站,在文书未达目的地之前中途不得延误,而延误的刑罚自唐代以来就是“斩立决”。
    那么这“八百里加急”究竟是有多快?和现在用汽车运送的快递比起来相差多少呢?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在各种驿里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驿丁”、“驿夫”、“驿卒”、“驿隶”。从名称来看,他们的身份比较低下。陆路上的驿丁,也同样受到煎熬。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有人问:“执行八百里加急这样的重要任务,被敌人或强盗半道劫去了怎么办?”唐律规定假如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由此看来标记着“六百里加急”或“八百里加急”的文书确实是性命忧关,也无怪于驿丁把马跑死也要按时递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喜食荔枝,玄宗就让驿站用八百里加急递送长安,到长安时荔枝上的水还没干,可见当时驿传之快,安史之乱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玄宗在临潼华清池,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内玄宗就得到了消息,这就是日行五百里。唐代的—尺合现在 0.303m,一里合 454.2m,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看起来和现在的快递差了一点儿,可在当时已经是飞速了,由于 得出“八百里加急”驿传一天最多就是跑五百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