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游天下,刘邦不是普通农民 丰邑县中阳里村出生长大的刘邦的确是地道的农民出身,可以算得上是社会最底层。即便和吕雉结婚之后,吕雉还需要在中阳里村下田耕作务农。但刘邦是个读了书的农民,而且是极不安分的农民。 正值秦始皇征伐天下之际,少年刘邦就钦慕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公子信陵君,不远千里前去投奔。可是当他一路打工一路跋涉来到魏国都城大梁时,才知道信陵君早已死掉了。但是,信陵君的一个门客叫张耳的,因有才气,被一个抛弃丈夫离家出走的富家女看上,得到岳丈家的资助,有了财力之后的张耳也延续了信陵君的路子,广招门客。刘邦就去投奔张耳。 《史记》之《张耳陈余列传》载曰:“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游历魏国的刘邦常常在张耳那里一住就是几个月,由此也结识了不少英雄豪杰。这张耳可不是简单人物,曾协助过陈胜,先后被项羽、刘邦封为常山王、赵王,其门人多是刚烈忠勇之士。张耳死后,他的门人因见路过赵国的刘邦怠慢张耳的儿子,就密谋杀死刘邦,但被告发,至长安遭受各种酷刑,誓为张耳的儿子洗白,称谋反之事与张耳的儿子无关。这一节把刘邦也感动了,遂赦免了所有人,并且这些门人日后都做了高官。 张耳看得起刘邦,刘邦日后也厚报了张耳。可以说,张耳是刘邦的政治启蒙导师。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了魏国,张耳成为秦庭通缉要犯,31岁的刘邦也就回到故里,学着信陵君、张耳广结各路英豪。 30出头的刘邦,虽然还是个小人物,却已经交游广阔、见多识广。这就是他在沛县做亭长时,有能力和底气作弄沛县大小官吏的主要原因。回到中阳里村的刘邦,早已非池中之物,哪里还是个普通农民。 豪爽大方、广结豪强 百万雄师扫平天下,始皇登基,各路英豪蛰伏下来,等待时机。31岁的刘邦回到中阳里村,当然无心务农,他要效法信陵君、张耳,广结豪强。 搞政治是要钱的。刘邦穷得叮当响,但有钱就吃肉,没钱就喝水,照样摆出一副战国公子架势。这样一来,即便当了亭长,也没有积蓄,弄得还经常要赊酒喝。非但如此,30多岁了,也没钱成家。曹氏就是刘邦回老家后过不了门的老婆,电视剧《楚汉传奇》把曹氏说成是一个开酒馆的寡妇,显然是戏说了。曹氏生的长子刘肥后被封为齐王,足见刘肥是舆论认可的刘邦的亲生骨肉,也足见刘邦和曹氏的关系不是一个街头混混与一个风流寡妇的关系。最大的可能就是,一者刘邦没钱将曹氏娶进门,二者刘邦怀有大志,不想祸及妻儿。 将近40岁的时候,吕公将吕雉嫁给刘邦,想来吕雉带了不少嫁妆,刘邦才算有了正式家室。而这个吕雉显然也非寻常女子,和刘邦一样豪爽大方,还比刘邦能吃苦,所以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那帮沛县老臣都敬畏吕雉,也所以有了日后的吕氏专权。 后来名闻天下的樊哙、卢绾、夏侯婴、周勃等人应该没少在刘邦家蹭吃蹭喝,这些人既敬刘太公,又敬吕氏,成为刘邦自起家开始的铁杆兄弟和得力帮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