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 孔融:装谦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孔子的二十世孙。 世人都知道他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似乎是很懂得尊老爱幼。而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却被删除掉了一半,只保留了被世人歌颂的一半。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有很多梨子,孔融让哥哥们拿大的,说自己小,应该让给哥哥们。这时候就是经典的那幕,大人觉得这孩子很懂事。但是接下来呢,孔融还有弟弟,他又让弟弟们也拿大的,这时候大人就奇怪了,又问他,他回答是,弟弟们比自己年幼,应该让给弟弟们。这时候还有些人蒙在鼓里,但是也有人看出孔融虚伪的双重标准,赤裸裸地给自己戴上道德面具,于是指出他幼时就如此城府,长大后不知会如何。所以孔融后来做出抛下全家老小与妻子不顾,自己逃命的无耻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No.5 姜太公:装样 姜尚(前1156~前1017年),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意不在鱼,而在于王侯。人才的使用,大有讲究。用你,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不用你,一条就够了:我不了解你。那怎么样才能让人了解呢?姜太公的时代,简捷方法似乎有二:一是靠熟人引荐,二是靠钱财趟路,否则,你是龙,也得卧着,是金子,也得埋着。七十岁的姜太公好象没攒下什么家底儿,更没有显贵的朋友,不得志但有心不甘,他只能选择别的出路,这个出路就是钓鱼! 钓鱼,很普通的举止,而且,钓鱼的人满河边有的是,谁注意你呀?姜太公的“独特”之处在于:找一个容易引起人注意的地方,拿着一副没有鱼钩、鱼饵的钓具,你说能钓着鱼吗?这不是装样,是什么?。不过,这一“招儿”,果然产生了轰动效应,周文王还真的被吸引了,他要看看这个怪老头究竟何许人也,于是,君臣的 “缘分”就这么来了。都说姜太公的钓鱼——愿者上钩,但姜太公的钓鱼,是文王咬了姜太公的钩呢,还是姜太公咬了文王的钩呢?真不好说。不管怎么招,机会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