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以通敌叛国大罪判凌迟处死(3)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十二月初一,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严肃地坐在那里,没有议军饷,而是直接下令将袁崇焕逮捕,即“逮督师袁崇焕于狱。”

这件事,在计六奇的《明季北略》中,记述比较详实:

“著锦衣卫拏(捉拿)掷殿下。校尉十人,褫(剥夺)其朝服,杻(捆绑)押西长安门外锦衣卫大堂,发南镇抚司监候。”袁崇焕被剥掉官服,身受刑具,押送到锦衣卫大狱。

袁崇焕被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至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的大罪,被判磔刑而凌迟处死。

身后的“沉冤昭雪”

公元1630年9月22日,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崇祯帝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将袁崇焕处死于西市。

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所割之肉,顷刻间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拾得其骨者,刀斧砍碎,骨肉全无。剩一头颅,传视九边”。

袁崇焕被杀后被弃尸于市。他的部下佘义士,“夜窃督师尸”,将其葬在北京崇文门的一个菜园子中,并让自己的子孙世代在此守墓。袁崇焕得冤案直道乾隆四十七年(1782)才真相大白,得以昭雪。

袁崇焕死时,被当作卖国贼而含冤处死,但“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直到袁崇焕死去152年后,清朝乾隆皇帝正式公开为他平反。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在《清高宗实录》第1170卷中记载,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

“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从此时起,才有人公开祭奠袁崇焕。袁崇焕也终于卸下了卖国贼的枷锁,重新登上民族英雄的祭坛。

尾声

袁崇焕的冤屈终于得到平反,卖国贼的耻辱之名得以洗刷。从此清白之名在世间流传。

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现在的袁崇焕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有明袁大将军之墓”石碑及石供桌,坟侧小丘为佘义士之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