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揭秘:清朝鸦片战争失利 真的都是汉奸惹的祸吗(3)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患不在外而在内”,“ 防民甚于防兵,而防兵又甚于防寇”,实质上是将全体国民(旗人或许除外)置于“汉奸”的嫌疑之地,视作现政权第一顺位的防范对象;与奕山的总结相类似的,还有翰林院编修吴嘉宾的总结:“今之议者,皆曰外夷为患,不知(真为患者,)非外夷,乃内民也。……今为患者,外夷止十之二三,内奸则十之六七。”道光皇帝对奕山的奏折深表赞同,谕旨各地加强对“汉奸”的抓捕,“擒获后即行正法”。由此,“防民甚于防兵,而防兵又甚于防寇”,成了鸦片战争带给清廷的最大教训。

二、英方保护“汉奸”,要求在《南京条约》中写入“中国人与英人有来往者全然免罪”。

可惜的是,清廷战败后与英方签订《南京条约》,不得不接受英方的要求,在条约第九条中写入:“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意即,包括战争期间曾帮助过英军的“汉奸”在内,一切与英军有瓜葛的中国人,清廷都不得事后追究。

英方要求写入此条,既是为了酬报战争期间曾帮助过英军的中国人;也是出于战争期间的切身感受。英军回忆,占领舟山期间,“舟山人一听说英国人不去营救那位买办,他们一点信心也没有了,因此纷纷撤往内地或宁波。当被严加讯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回答道:‘生命和财产没有保障,我们可能会被政府派的人抓住,并因为背叛性的交往行为而送命。’一天,一位被外国人雇用的非常高雅的人不小心走出了城门,他被抓住并被移交给宁波的官员。这件事引起百姓巨大的恐惧,整座城因此很快就成了一座空城。”(《一八四○年至一八四一年英军占领舟山岛的回忆》)毫无疑问,保护“汉奸”,符合英国人的长远利益。

但英方的要求,对清廷来说,却成了一个难题。英方之要求无力拒绝,又不甘心让本国“汉奸”们逍遥法外,高层官员们愤愤难平。江苏布政使李星沅疾呼:将汉奸免罪等项“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给事中董宗远则预计:汉奸历来被视为“弥天大罪”,如今,“竟得蒙释有之条,事之不平,莫此为甚。恐小则拒捕抗官,大则揭竿起事,皆势之所必然者”,天下恐怕是要大乱了。

三、为惩办“汉奸”,清廷别出心裁,把领事裁判权拱手送人。

尤其让清廷忧心如焚者,是《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之后,华人与英人之间的交往将愈加增多;国内“汉奸”如此之多,如果英人一再援引《南京条约》,“与英人有来往者”须全部免罪,那该如何得了?为此,在《南京条约》签字后的第三天,中方代表耆英即向英方提出:

“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曲在内地商民,由地方官究治;曲在英人,由领事官究治。”

从近代主权理念来看,这一提议,等于将中国完整的司法主权肢解为二,将其中的涉外审判权,具体而言,即英人在华审判权主动拱手相让给英国驻华领事。领事裁判权日后给中国带来诸多屈辱,历尽千辛万苦始于1940年代逐步废除。但耆英显然对近代主权理念毫无所知,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里,他解释自己提出这一建议,是遵照了朝廷的相关指示——朝廷的指示是:战时与英人有牵连的中国人,如另有犯法行为,应由中国自行处理。换言之,既然这场战争带给朝廷最大的教训,是严重的“汉奸”问题,那么,朝廷就决不能放弃对“汉奸”的惩治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