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版图 如果我们追本溯源,这话还是要从头说起。让时光从1644年的惨烈光景中倒退276年回到公元1368年,那一年应该是中国历史屈指可数最值得庆祝的年份之一了。那一年,朱元璋的北伐队伍不费吹灰之力进驻了元朝大都,宣告这个蒙古帝国的正式覆灭,同年,朱元璋又在南京登基称帝,改元洪武,正式建立了大明。被蒙古人蹂躏了近百年的土地终于又一次回到汉人的手里,并且其领土的面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其它汉族的朝代,明史中所说的“幅员之广,远迈汉唐”绝非虚言。战乱迅速平息之后,整个国家迎来的是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一时间全国上下河清海晏,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明朝在刚开国的几十年里就迅速达到了其辉煌的巅峰。 然而,也就是在这短暂的巅峰之后,整个国家却从此一路向下,逐渐地堕落,不仅在科技等方面逐步被西方欧洲国家所超越,政治崩溃加上经济破产,军事上更是被起义军和满清两面夹击而彻底击垮,最终因自身危机重重难以自拔而难逃覆亡的结局。而酿成这一切苦果的根因,其实在明朝建国之初,就已经深深埋下了。 如果要我来说,有明300年最大的危机是什么,那我只能回答:最大的危机其实就是一直以来明朝在其整个历史上都几乎没有遭遇什么真正的危机。纵观明朝近300年的历史,其实可以说明朝时一个很幸运的朝代,当时它的周边根本就没有一个能够直接威胁到它政权的势力存在。 北方的蒙古人早已不复当年成吉思汗的光辉,分裂割据的各个部落无一能够有实力和明朝一较高下。纵使明初横扫波斯而嚣张一时的瘸子帖木儿也死在了征明的路上,后来的也先或者俺答还有林丹都没有真正雄霸中原的实力,虽然300年来蒙古人不时纵马南下,但在明朝眼里始终不过是“抢食贼”而已,抢够便会回去的,大不了出让些河套地区的土地与他们,也就息事宁人了。 当时的西欧虽然逐渐摆脱黑暗中世纪开始了伟大的文艺复兴,但彼时欧洲人的实力还远未能够将战火烧到万里之外的东土,虽然欧洲人随着航海术的不断提升,在明朝中后期开始逐步蚕食着明朝周边的属国,甚至“租用”掉了澳门,但对于明朝而言都不能够真正威胁到它的政权;日本则就更不用说了,一直到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军事实力从未能够威胁到中国,即便偶尔丧心病狂一次,其侵略的部队也早被挡在朝鲜,没有机会能够把战火烧到中原的机会,而频发的倭寇也只能破坏些局部地区的安宁,对整个政权则更加没有什么影响;云贵等地的苗人虽然不时地造反,也很容易就天朝的大军平定,明朝出个王守仁就能轻松搞定一切;至于其它的那些国家则都是些番邦属国,在明朝君臣印象里,不过都是每年派些使者来在金殿上磕响头的蛮夷而已,连正眼都不屑一顾的。 于是乎,在这种长期貌似太平且安详的环境下,大明朝理所当然地得上了一种富贵病。现在来讲,我们通常管这种病叫“大公司病”。由于没有外来的威胁,明朝政局长期都一直处于一种奇怪的安定状态之中。虽然其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军事上从一开始就隐患重重,但始终都没有得到过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改善。 由于没有遇到过威胁,所以问题似乎永远不会爆发,敷衍或者拖延的办法往往反而比正视和面对问题要来得更为有效,而制度改革的带来利益远远不及要消除利益集团的成本的时候,一切问题就都没有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反而慢慢地积累,等待爆发的一刻。就是这种病,明朝从建国之初就开始患上而且病得不轻,经过数百年积累之下终于要这个王朝的性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