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文革”中她作为“保皇党梁启超的女儿、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并被毒打得遍体鳞伤。1976年被勒令退休,1978年复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她为图书馆事业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工作了整整50年。一生致力于西文编目工作,在这方面被公认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专家。北大图书馆的几十万种西文图书的目录都经她亲自编制或指导编制而成。这套目录是她一生心血的结晶,它的高质量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交口称赞。她一生为校内外的教师、学者、青年学生、各行各业人员所解决的疑难问题真是不计其数。她一生留下个人署名的文章不多,但许多专家、教授们的著作和学生们的论文中,都包含了她的大量心血和辛勤劳动。 1980年,梁思庄以古稀之年,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赴菲律宾参加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1981年她积劳成疾,于4月患脑栓塞,卧床五年,久治不愈,于1986年5月20日去世。她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卧佛寺梁启超墓地。 五舅思达(1912-)梁启超的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3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作研究生,于1937年毕业。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1949年在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任职,后改为国家工商管理局。他曾参与科学院经济所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1965年主编《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1972年退休,现住北京。 五姨思懿(1914-1988)梁启超的三女,主要从事社会活动,早年在燕京大学读书,初念医预班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学医,后为了参加革命转入历史系。她曾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后参加学生流亡队伍。1941年到美国学习美国历史,1949年她在太平洋彼岸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立即回国。她先后在山东医学院、山东省妇联工作,后调到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她一直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六姨思宁(1916-)梁启超的四女,生于上海,早年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因日军轰炸学校而失学。1940年在五姨思懿影响下投奔新四军,她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八舅思礼(1924-)梁启超的五子,也是梁启超最小的孩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生于北京,1941年当他17岁时随五姨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获学士学位,接着在辛辛那提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初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负责起草运载火箭的长远规则。1956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他为祖国从无到有的导弹控制系统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