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严嵩为什么成了“奸臣”?严嵩与明世宗的关系(3)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4、严嵩与抗虏御倭政策

朱元璋推翻元朝,驱蒙古于大漠,北方边患困扰明朝竟二百余年。蒙元北迁之后,仍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明史纪事本末· 故元遗兵》),这始终是朱元璋的心腹之患。朱元璋曾数次用兵,把蒙古兵驱赶至陕、甘、宁一线以北,但始终未能消灭北元的军事力量。几次征伐,互有胜负,耗资甚巨。朱元璋深感平定北元不易,因而改变策略,以防御为主,在长城以北置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以阻蒙古南下。成祖继位后,曾五次御驾亲征,亦未摧毁其游牧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而后明朝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善蒙汉关系,甚至有时关系异常紧张。

由于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影响着蒙古人的生计。据《明史·鞑靼传》等载,蒙古人“人不耕织,地无他产”,釜锅、衣帛等全赖边贸甚至掠夺供给,当时牧民无锅,“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火以为食。”其时蒙古首领俺答也说,“生齿日多”,因“各边不许开市,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段布难得。”这对牧民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自孝宗时起,当时的蒙古首领达延汗就多次遣使求贡;自嘉靖十三年起,蒙古新首领俺答汗几乎无年不请求明朝“封贡”,然而,俺答求贡却屡遭明廷拒绝,俺答便率兵大举犯边,其中最严重的事件是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率10万精骑攻至北京,全国震动,史称“庚戌之变”。严嵩对北虏的立场如何?这里有二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是世宗欲效法成祖率军巡边。嘉靖二十八年二、三月,世宗两次召见严嵩谈到想亲率大军“巡边”的想法,均遭严嵩婉言反对:“皇上圣谟弘远,欲上法祖宗甚盛心也。但今时非前比,只严督将臣守御,自可无事,巡驱之典,似不必尽同于昔也。”(《世宗实录》卷346),作为首辅的严嵩在此重大问题上并未一味顺从邀宠,一来延续阻止皇帝亲征的“传统”,二来此时京营早已腐化,没什么战斗力,故设法阻止之。二是世宗一直想以军事手段解决北方边患。例如嘉靖二十六年,首辅夏言、三边总督曾铣力主收复河套失地,得到世宗批准;而严嵩及翁万达、唐顺之等富有学识和军事经验的大臣,对“复套”是很不赞成的。

二十九年八月上旬,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世宗曾两次召严嵩讨论对策,严嵩曰:“目今虏患,但边臣戮力防御为守之计,令不能深入,即为得策。若欲驱扫远遁,恐力非昔比也。”又曰:“笫时势诚有不同于昔者,兵不素练,将未得人,馈饷屡乏,即无可持之资。当事之臣,自任其责,防守边疆,令不得患,虽犯不得利。此即御戎之策矣┅┅”(《奏对录》卷4)严嵩主张重在防御,这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

嘉靖二十九年吏部侍郎王邦瑞上疏云:“今武备积弛,见籍止十四万余,而操练者不过五六万,支粮则有,调遣则无。比敌骑深入,战守俱称无军。”(《典故纪闻》卷17)。庚戌之变时京城的实际军力是“仅四五万,老弱半之。”(《明史·丁汝夔传》)至于军事装备,因主持军械制造的官员侵吞料价,以致造出的装备不堪使用。如甲“中不掩心,下不遮脐,叶多不坚,袖长压臂,全不合式”;“弓力不过一二斗,矢长不过七八把,平昔尚不能射远,披甲后,手不能举,射只过数十步而止。刀尤短小,亦无锋。”(马文升:《明臣奏议·修饬武备疏》)这样的军队和装备怎堪俺答10万精骑一击!曾任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的杨继盛未必不了解此时的军情!他在《疏》中,将俺答犯京时严嵩不让兵部尚书丁汝夔出战,指为十大罪状之一,这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倭寇并非起于嘉靖朝,但嘉靖朝倭患最烈。倭患的直接起因是海禁。严嵩对倭寇的政策是与夏言是不同的。夏言重作首辅时,关闭市舶司,嘉靖时,“倭患”越来越严重,而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等人,却完全无视朝廷在海防上面的巨大漏洞,竟将“倭患”的全部罪过,归咎为市舶司的存在。夏言认为,“倭患起于市舶”,要是没有这个执行对外贸易的什么狗屁市舶司,日本人就不会跑到大明朝来,他们不来,哪里会发生这些事情!所以,夏言强烈建议,撤销置市舶司。(强烈怀疑夏言的动机,撤销海关是不是为了逃税?方便文官们走私?)明世宗那么精的人,这时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认为夏言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在当年,把沿海各省的市舶司都给撤销了。

合法的贸易没有了,只能依赖走私,海商的进货渠道便全由沿海的豪门大族控制。辄以官府禁甚为借口,大肆囤积居奇,令海商苦不堪言。本来合作无间的两方摩擦越来越大。当积怨渐深时。海商集团终于用武力报复。杀人放火。将其家私劫掠一空而去。地方官员为推罪责,便向上司宣称倭贼入寇。王直徐海等人尝到了甜头。也利用明朝官员士民对倭寇的畏惧心理。动辄以“倭寇”为旗号。其内部真正的日本人无几。且都是苦力的干活。

这时这个所谓“倭”的内部。也生了分化。一部分如王直等人。打出“倭寇”的旗。乃是为了与官府对抗。以|护自己的贸易活动。所以以贸易为主。以抢劫为兼业。 但也有认为“既明抢就可以的到的东西。干嘛还要拿钱买?”的。如徐海叶麻等人。彻底转变成明火执仗的海盗团伙。一时间闽浙沿海的区。遭受到前所的破坏。横遭攻掠的城邑不计其数。被掠财物人民更是难以估量。

当海商转变为倭寇之后。情况便大大起了变化。他们对沿海省份展开掠夺。东南官员此承担了极大的罪责。罢官杀头放殉职者不其数。同时大户们的利益。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强化的海商面前。他们已经无法再保|公平交易。必须要花费原先好几倍的成本。甚至连生命财产安全到威胁。这时严嵩推荐赵文华督察军务,颇有建树。徐学谟《世庙识余录》称:“……文华一出,以贪狠故,督抚诸臣,皆畏之如虎,不敢不效命恐后,始问立战功。”在赵文华的整治下,军队已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对平定倭患起了一定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赵文华认为海上贸易关系国计民生,应受到国家保护,使之合法化。严嵩对倭寇的政策在赵文华那里得到最好体现。赵文华又启用抗倭名将胡宗宪,先后又网罗了一批将才,如戚继光、俞大猷、刘显、谭纶、唐顺之、王崇古、卢镗等等,他们对平定嘉靖后期的倭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严嵩对北虏南倭的政策于国是有功的,至少并无大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