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南互保” 在北方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南方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为首的洋务派,为了免于招致列强的干涉,主张坚决镇压义和团,因此不顾已经对外宣战的事实,拒不执行清政府招抚义和团的命令,而与列强联手发起了所谓的“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在北京蓬勃发展以后,波及并震动了南方各省。1900年6月至7月,南方各省也发生了反对教会侵略的武装起义。帝国主义害怕义和团以及清军在中国北部的反侵略斗争将会进一步影响到南方,特别是英国害怕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它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还担心清军愈来愈倒向义和团。1900年6月14日,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霍必澜就致电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建议说:“我们应当立即与汉口及南京的总督达成一项谅解。我们完全相信:如果他们可以指望得到女王陛下政府的有效支持,他们将在所辖区内尽力维护和平。”第二天,索尔兹伯里复电霍必澜,授权他“通知驻南京的总督,如果他采取维护秩序的措施,他将得到女王陛下军舰的支持”,并要他通知英国驻汉口总领事给湖广总督张之洞“一项同样的保证”。显然,英国是想通过刘坤一、张之洞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刘坤一、张之洞一直主张严厉镇压义和团,以免招致列强的干涉。此时得到英国这样的承诺,他们当然愿意。他们电告清政府驻英公使,要他向英国政府保证,将“不惜代价,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英国在长江流域的一切权益。不过“目前不希望有任何军舰驶入长江”,“他们完全能够维持秩序”,表明了不希望外国直接干预的态度。因为6月16日,三艘英国军舰开往南京、汉口和吴淞口,表示以武力支持他们“维持秩序”。英国的目的是企图独占长江流域的利益,各国洞悉其野心,纷纷表示反对。刘坤一、张之洞不敢贸然得罪各国,于是,“与各国切商,保全东南大局”,对所有洋商、洋教士“力任保护”之责。这样,由英国策划的企图独占长江流域的阴谋于是变成由各帝国主义列强与东南各省督抚的“互保”。 当帝国主义和东南督抚频繁接触的时候,督办芦汉铁路大臣盛宣怀正在上海。他自称是“局外闲人”,其实“闲人”不“闲”,因为他同帝国主义、东南各省督抚都有密切联系,便在当中穿针引线,出谋划策。清政府“宣战上谕”发布后,刘坤一、张之洞拒绝执行。在英国的策动和盛宣怀的积极串通下,6月26日,刘、张授权盛宣怀和上海道台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正式会商,共同炮制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包括《东南互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浙江巡抚刘树棠随即宣布参加“东南互保”。闽浙总督许应骙也宣布“与江鄂办法不谋而合”,并于7月14日同俄、英、美、日等六国驻福州领事签订了《福建互保协定》,规定福建地方当局要“在其权限内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外国驻福建官员、商人及教士之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如有不良分子散布侵害外国人的谣言”,须“认真予以逮捕及惩罚”。这样,“东南互保”的地区,就从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进而扩大到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省,几乎占全国半数的省份。《东南互保章程》虽然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最后没有签字,但是相关的条款实际上已经在实行。东南督抚的这些行动,表面上与清政府的“宣战”有抵触,实际上同它的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一贯方针是一致的。所以,清政府接到他们实行“东南互保”的报告时,认为意见“正复相同”,同意他们的做法。 纵观东南互保的全过程,是东南督抚在慈禧太后不顾国家的民族的根本利益,冒险对外宣战的特定条件下采取的非常措施。是特殊情况下对帝国主义采取妥协的条款,确切地说是互相妥协的条款。“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侵略者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从互保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看,刘坤一、张之洞倡导互保的动因是为控制帝国主义在长江流域的扩张,防止把北方的战火扩大到南方。在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东南各阶层的反战心理和保护民族经济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从实际效果看,对帝国主义进兵长江流域直到抑制作用,对英国独占长江流域的预谋也进行了有效的抵制,而使东南半壁江山免遭战争蹂躏,维护东南地区社会安定和民族经济稳定,使东南地区在成长的民族经济得以保存和发展。 但是,互保破坏了南方人民的反帝斗争,限制和阻碍了义和团向南方的发展,也使帝国主义列强得以集中兵力进攻和屠杀北方的义和团运动,加速了清廷的屈服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保护了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在东南的宗教、经济侵略权益。而且,东南互保运动,虽然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同时,也集中暴露了地方督抚对清朝中央的离心倾向,这对此后的晚清政局也产生了影响。也导致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开始扩张,与中央渐行渐远,成为往后中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的远因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