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桂军抗战纪实:淞沪抗战中桂军部队组织反击作战(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当日军在黑大黄宅一带突破守军阵地,开始强渡时,第8师、第61师、第36师、税警总团各部,虽经奋勇阻击,但仍难以抗击日军的强力猛攻,激战连日,未能遏制日军攻势。这时,日军在蕴藻浜南岸逐渐扩张,战局于中国军队十分危急。此时中国军队在蕴藻浜的每一支部队,都是伤亡惨重,战斗力急剧下降,于是不得不将已撤至昆山整理的第1军,又调至黑大黄宅、蕴藻浜、唐桥镇一带投入作战。第1军主力于10月7日,展开于西塘桥、赵家角、乔亭宅之线,一度阻止了日军进攻。第16师也于7日当晚一度收复顿悟寺阵地。但是,中国军队在阵地战中无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然也无能力将日军驱逐到蕴藻浜以北去了。
     10月8日,日军由唐桥站强渡蕴藻浜,攻击第61师左侧。第36师108旅前来增援,与日军相持于黑大黄宅之东侧。税警总团据守俞家、葛家桥、张家楼之线,拒敌南下。至此,日军在黑大黄宅至东西赵家角之线, 构成宽约2公里的桥头堡阵地。10月9日起,日军主力继续向蕴藻浜南岸进击,中国军队采取阵地固守与不断发起逆袭的战术与日军 展开苦战。日军由赵家角、盛家宅守军第61师正面,向前扩张到桃源浜、盛家宅,由架桥掩护队渡河架桥,保障机械化部队渡河。
     10月11日以后,日军部队陆续南渡,企图扩张战果,一举突破守军阵地,进占大场、南翔,切断闸北、江湾、庙行方面中央军后路。正因为该处为全局之锁钥,所以争夺之 激烈较前尤甚。


     10月15日,第三战区司令部鉴于10月6日日军南渡蕴藻浜以后,经连续10天激战,部队伤亡严重,乃调整部署,一方面等待广西的第21集团军等部队的增援,以准备发动反击战,另一方面,下令加强江湾、大场、新泾桥、陈家行和南翔、嘉定及浏河镇一线的第二道阵地。
     15日至18日之间,日军继续进行南攻。15日,日军向陈家行发射大量燃烧弹,复以飞机空袭,并施放毒气,另向新陆宅守军阵地猛攻。17日前后,塘北宅、盛宅、桥亭宅、顿悟寺、陈家行之线,激战不断,阵地终陷敌手。葛家神楼、张家楼、新陆宅等地亦展开了反复争夺。在日军优势炮火的轰击下,第32师、第134师、第135师、税警总团等部伤亡过重,不得不调至后方整补。第20军在盛桥、顿悟寺的部队全部殉国,仅仅从13日至17日,伤亡就达7000余人。第三战区司令部遂急调第26师、第173师前来接防,并令新到的第171、第174、第176师推进至走马塘之线,构筑预备阵地。
     蕴藻浜、走马塘中间地带,西起南翔,东至庙行、江湾,北枕蕴藻浜,南沿走马塘南北。这里是一片东西向狭长地带,南北纵深只有10余公里,东西跨度约30公里。境内河渠纵横、农田密布、地势平坦,全无要险可守。蕴藻浜、走马塘河幅不宽,难以构成作战之屏障。沪太公路纵贯其间,却为日军机械化部队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通道。就是在 这样一个地带,中国军队把淞沪会战中的阵地战推到了顶峰,与日军血战25天。在完全丧失制空权,日军炮兵和装甲部队又占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此时此地的坚守作战无异于把部队放在日军的炮火面前当靶子。
     其实,在此前的9月间,在宝山、罗店、月浦、杨行和刘行的阵地战的惨败,数万官兵的生命和鲜血已经充分说明:在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条件之下,在上海郊区这样的地域,阵地战和消耗战对于中国军队是完全不合适的、是十分有害的。可是,南京统帅部和第三战区司令部并未总结失败的教训,更未改弦更张;相反,却在10月会战中继续推 行这种错误战法,并将其推向高峰。
     在阵地战方针之下,“死守”成了作战的唯一目的,部队完全困守在阵地里,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部队一上火线,除了重伤或战死,无论将校士兵,都不得稍离,除非上级指挥机关下令调防,否则必须与阵地共存亡。这样的战法,实际上是把千千万万有生力量禁锢于阵地或战壕里,遭受日军火力的猛烈轰击。如此死守,即便是第一流劲旅,最多也只能顶住五六天。黄杰的税警总团,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唐桥站一带进行阵地阻击战,作战只有3天,便遭严重伤亡,撤回主阵地。第78师467团10月初在蕴藻浜南岸之塘北宅、塘西宅抗击渡河南下之敌,只历时半天,1个营伤亡过半,营长阵亡,另1个营派出1个连前去增援,不到10分钟全连全部阵亡。杨森担任军长的第20 军在川军中公认为有较强战斗力,10月上旬参加蕴藻浜战役,不到7天,伤亡营、团长10 余名,连、排长280余名,士兵伤亡达7000余人。这个军原有2个师,撤出阵地至嘉定整编,缩编为2个旅。换防时,1个师兵力剩下1个团撤下火线是常有的事,有的团甚至只剩下1个连。
     蕴藻浜、走马塘中间地带方圆不过30平方公里,前后进入这个地带作战的中国军队达25个师上下。然而,如此庞大的兵力并不是集中使用的,却是采取“填充式”方法。一个师打垮了,撤下去,再补上第二个师;第二个师打得差不多,再补上第三个师。哪支部队支持不下去了,就把刚从后方调来的部队换上去。每天伤亡又很大,往往1个师只打了几天,就减员大部,无力再战。死守的结果只能是守死。
     因为这样添油式地使用兵力,中国军队虽在总体上占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在分兵把守、轮番使用兵力的情况下,始终形成不了具体战斗中的优势,加之在武器装备上的绝对劣势,战斗的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这20余天的阵地战也是一场高度的消耗战,中国军队的消耗极为惊人。但消耗战的意义,从战斗的层面而言,乃是以战斗手段来消耗敌人,使日军因被消耗而受重大打击;虽然在战斗中自己一方亦难免有牺牲, 但必须使敌方遭到更多的消耗,如此方能值得消耗战的代价。从战役的层面而言,中国军队应力争战役的歼灭战,避免战役的消耗战;以战役上的歼灭战和速决战,去实现战略上的消耗战和持久战。可是,蕴藻浜、走马塘中间地带之战,与潘泾河至杨泾河之间的战斗相似,即以我方的大量消耗只换得敌方的少量消耗,而使自己遭受惨重的损失。 据一般估算,在这20多天里,中国军队平均每天伤亡接近5000人。如西北军第32师进入阵地时,有8000人上下。上阵才2天,营长以下军官牺牲殆尽,伤亡兵员达3500人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