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新四军智袭白马桥:炊事员做内应敌早餐中投毒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943年秋天,日军在白马桥东印山建立了据点,成为溧水抗日根据地的一颗钉子。新四军就想通过智取的办法,把它拔掉。”6月22日,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和3名小记者一起,在《溧水白马镇志》主编王大成的带领下,寻访新四军智袭白马桥敌据点的战斗遗迹。

日军在白马桥东印山顶

插上“钉子”

“因为地处溧水、句容、溧阳结合处,这里在历史上就是交通要塞。”王大成告诉小记者们,抗战期间,白马地区是新四军通往江宁、句容地区的咽喉要道,也是主力部队南北穿插转移的必经之地和休整的回旋地区。因此,白马地区成为当时日伪军与新四军争夺的战略要地。

1943年秋天,日军在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腹地——白马桥北面的东印山顶,增设了一处据点。该据点由两道铁丝网护围,配备数挺机枪、掷弹筒等武器,由10多名日军和20多名伪军驻守。站在山顶的碉堡上眺望,周边的动向尽收眼底,而且日伪军还经常刺探新四军情报、下乡“扫荡”。白马桥敌据点的设立,就是在抗日根据地插了一颗钉子。

据点炊事员做内应

在日伪军早餐中投毒

1944年8月,中共溧高县委决定拔掉白马桥敌据点。“据点内虽然日伪军不多,但是火力比较强,而且建在山顶居高临下,强攻有困难。”王大成说,中共溧高县委最终决定采取里应外合的方式智取。

白马桥附近周家村村民葛兴喜,是中共事先选派进据点当炊事员的。这次行动,由他做内应,用投毒的方法,配合新四军行动。

新四军在行动的前一天深夜,悄悄潜入据点附近,一部分战士隐蔽在群众家里,另一部分战士埋伏在离白马桥不远处的山上,还有几名战士带着老虎钳、手榴弹、炸药包埋伏在据点铁丝网外。8月的夜晚,天气闷热,蚊虫多,新四军战士忍受着蚊虫叮咬,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等待着据点炊事员的信号。

行动当天早晨6点,葛兴喜趁厨房没人的时候,将事先准备的砒霜倒进了菜锅。7点,11名日伪军进厨房吃早饭,不一会儿相继中毒昏倒在地。葛兴喜随即晒出红被面,向新四军发出进攻信号。

据点遭袭几天后

日军悄悄撤离白马地区

一见到红被面,埋伏在据点铁丝网旁外的3名战士立即剪断铁丝网,进入敌人第一道防线。可这时,山顶碉堡里机枪响了起来,封锁了新四军进攻的道路。

原来,11名日伪军倒在厨房后,被后来进去吃饭的伪军马才星发现了。他立即跑上岗楼向站岗的日军报告,还帮着日军向新四军战士扫射。由于敌军机枪封锁,已进入第一道铁丝网的3名新四军战士始终进不了第二道铁丝网,被迫撤出了战斗。

炊事员投毒事件,震惊了溧水县城日军警备司令部。他们纠集了洪蓝、中山庵、官塘等据点的日伪军赶到白马桥,妄图围歼新四军,却扑了个空。第二天,日军来到葛兴喜家,把他家草房统统烧毁了。

新四军智袭白马桥敌据点,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日军遭此打击后,草木皆兵,惶惶不安。几天后的一个深夜,白马桥敌据点的日伪军悄悄撤离了白马地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