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围绕沂蒙山区痛击日寇(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无声的战斗,2000多名八路军悄然突出重围
     1941年秋天,敌人将“扫荡”的重点放在沂蒙山区。
     11月5日拂晓,敌人分为11路,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从四面八方向留田(现属沂南县)合围。一一五师师部、山东分局和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相当于省政府)机关共2000余人仍驻扎在留田村一带,而战斗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营。上午,日伪军已将留田团团围住,离留田最近的只有七八里路,远的也不过十余里。
     下午,在留田东南面的一个叫牛家沟的小村庄里,有一间草房,里面挤满了人。其中有罗荣桓、朱瑞、陈光等领导人,在罗荣桓的主持下讨论行动方案。炕上摊放着军用地图,大家围着地图沉思,研究突围的方向。提出的方案有四:一是向东,过沂河、沭河,进入滨海根据地;二是向北,同山东纵队会合;三是向西,进入蒙山;四是分散突围。但是没有一个人是主张向南的,因为南面是临沂,是敌人的大本营。因此,人们在考虑突围方向时,自然而然地把南面排除掉了。
     “既然我们自己认为向南突围是不合适的,那么日军也一定会认为八路军不会向南突围。”罗荣桓作出这个意料之外的决定。罗荣桓主张,先向南突围,跳出包围圈,然后向西,进入蒙山和鲁南的结合部。
     太阳落山,河滩上飘荡着一层薄雾,夜幕悄悄地垂下。此时,八路军部队已经分成三路纵队快速前进,在日军的缝隙中宛如一条游龙,闪展腾挪,迂回穿插,一连越过3条大路,几次听到敌军的车马喧嚣,然而都悄悄地避开了。到了敌人的后方高里,日军守备果然空虚。就这样,2000多名将士悄无声息地通过敌人的三道封锁线,突出了重围。行动中没有开一枪,也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翻边”以攻代守,海陵郯城战役胜利
     从1940年开始,一一五师就多次运用“翻边战术”,在反扫荡中成功地避开了敌人的锋芒,并在随后的多次作战行动中一再采用。
     所谓“翻边战术”,即不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根据地的腹部,而是部署在靠近一路敌人的根据地边沿地区。当敌人“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即在弄清敌人特别是当面之敌的动向后,趁敌人的包围圈尚未紧缩,并有较大空隙时,选择敌之弱点,由根据地经边沿游击区,“翻”到敌人的后方去,打乱敌人部署,粉碎敌人的“扫荡”。
     当敌人合围滨海区的风声正紧,滨海根据地军民加紧准备反扫荡的时候,罗荣桓亲自布置了海陵反蚕食战役。他要求每个指战员都明白什么是“翻边战术”,派教导二旅向南直插到陇海铁路,不采取平推,而是从敌人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敌人的心脏,一一拔除伪军据点。1942年11月3日到8日,八路军连克敌伪据点16处,将敌人1200余人的别动队打得只剩下200多人。
     1943年1月中旬,日伪军首先侵占了沭河西岸的醋大庄和禹屋村,并构筑碉堡,抢运军用物资,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开始了新的“蚕食”。1月15日,陈光来到教导二旅,并连夜召集会议,准备运用“翻边战术”,远距离奔袭郯城。
     郯城地处陇海路以北的日军心腹地区,是日军的后方补给基地。一一五师趁日伪军倾巢出击,后方空虚之机,出其不意,突然攻打郯城。1月19日深夜,攻城战斗打响。第二天上午,八路军攻克郯城,并于上午痛击试图来解围的日伪军400多人。随后,教导二旅又乘胜打下郯城周围的马头镇等18处日伪军据点。郯城,这一日军苦心经营的重镇,成了埋葬敌人的坟墓,同时也宣告一一五师入鲁以来的第一次攻坚战胜利结束。
     海陵、郯城战役的胜利,打乱了日伪军在1942年冬季继续进行大扫荡的计划。随着“翻边战术”不断在山东抗日战场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八路军广泛地采用这一战术,逐步争取了主动,使抗日斗争一步一步地推进到了日军的心脏地区。
     1943年3月,一一五师兼山东军区,所属各教导旅番号撤销,与山东纵队各部统一编为13个主力团。至1944年春,部队发展到23万余人,辖有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5个二级军区。1945年8月中旬,山东军区部队编为8个师、11个警备旅、4个独立旅,组成五路大军向日伪军发动反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