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 蒋光鼐共有12个子女,5男、7女。其中有3人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从军报国。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第四个女儿蒋定日。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蒋抗日瞒着父亲投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军后,其司令员以我们与蒋介石同姓,而蒋介石并不抗日为由,建议姐姐改名定日。” 蒋建国说,12个兄弟姐妹中,有10人考上大学,大哥蒋庆瀛早逝,最小的妹妹则由于动乱年代未能如愿,“但她是一名优秀的工人,以前五毛钱纸币上印着的纺织女工推纱锭的画像就以她为原型”。 蒋光鼐之子、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蒋建国。 蒋建国长兄之子蒋思云是北京市化工研究院院长,曾多次回莞为家乡搞化工实验,而其国外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每每回国,也不忘重返故居。 蒋光鼐故居 人物评价 1988年12月17日,在纪念蒋光鼐诞辰10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对蒋光鼐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蒋光鼐先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一位卓越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亲密朋友,他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他的爱国精神和历史功绩,坚定不移的政治节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蒋光鼐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武昌保卫战、倒袁护法、北伐战争;“一·二八”事变时,他任19路军总指挥,毅然打响了正面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淞沪之战;1933年为反蒋抗日,他与陈铭枢、蔡廷锴成立福建人民政府;抗战期间,他历任第四战区参谋长、第七战区副司令等职。周恩来曾致函给他,尊敬地称道:“先生以抗日前导而为华南和平民主之支柱,力挽狂澜,举国瞩望。” 蒋光鼐故居 又名荔荫园,坐落在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三蒋自然村。该园以广植荔枝得名,清道咸年间,由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创建,后废置。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洋别墅式楼房,名“红荔山房”,占地面积223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用石米砌成,其它三面为红砖清水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正楼宽13.5米,进深12.4米;侧楼宽4.1米,长5.3米。1946年,蒋光鼐故居进行了重修。解放后,先后分给农户居住和改作南栅大队部。1986年,蒋光鼐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1987年蒋光鼐后人和当地村委会进行了简单的维护。2001年,东莞市文化局和虎门文化站委托文物专家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并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拨专款进行维修。故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5名,每年都有独立的管理经费,至今保存完好。 故居设有蒋光鼐生平事迹展览。蒋光鼐故居于1989年由东莞市人民政府正式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