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粤军对抗战的重要贡献:海军苦战侵华日军(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3日,大鹏湾也遭到日军炮击。日军攻取万山群岛的战略意图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希望抑制广州港的进出口贸易,达到切断中国获得海外援助的目的。然而广东货物进出口多经过中立的香港、澳门,日军无法阻拦;且万山群岛海区面积过大,日军舰只有限,封锁效果极不想。为了切实达到破交目的,日本中国派遣舰队司令长谷川清海军中将指示华南派遣舰队调整战术。日军很快发现,虎门是广州港所有向外水路的必经之处;只要攻占扼守珠江咽喉的虎门要塞,届时整个广州港就会被完全封闭。于是日军向虎门继续增兵,频频进击。虎门战局此后也逐渐转入被动。1937年8月31日,日军木更津航空队96陆攻6架由台湾起飞,首次轰炸我天河、白云机场以压制中国空军活动,争夺制空权。广东空军29中队飞行员黄肇濂、邓从凯、谢全和冒着炸弹从天河机场强行起飞,在新洲上空赶上投完弹向南经河南折回向东返航的日机,击落敌机2架,其中一架坠毁在珠江口附近。一时军民上下,极为兴奋;自此日机近一个月不敢侵犯广东上空。1937年9月13日平明前,突然有一队飞机自要塞方向飞来,向“肇和”、“海周”两舰俯冲轰炸。两舰仓促还击,因为缺乏防空火力,只能令大口径主炮以最大仰角对空开火,并用数量极少的手提机枪和2磅炮射击飞机,试图迫使飞机不敢低飞以降低其投弹命中率。忽而飞机离去,至此双方均无伤亡。

事后才得知,原来这是刚从南京调至广州的空军某中队,奉令出击封锁珠江口的日舰,但因为地形不熟加之空海联络不畅,天亮前两舰又未升旗,才发生了这场误会。后经虎门要塞方面紧急电告广州空军司令部,方才阻止了悲剧发生。但阴错阳差的,这也成了广东空军在要塞上空的最后一次掩护巡逻。因为,谁也没有注意到,此刻有个不速之客正在不远处,静静地窥探着这一切。中国海空军发生误会的时候,日军第29驱逐战队的“疾风”号驱逐舰正在口外巡弋。发现异常情况后,该舰舰长认为有可乘之机,立即根据高射炮的炸点推断出了“肇和”与“海周”的锚地。他连夜致电第五水雷战队旗舰“夕张”等3舰前来设伏截击,试图一举消灭阻碍日军攻势的广东海军主力。1937年9月14日凌晨,驻守在虎门的“肇和”号巡洋舰和“海周”号炮舰根据余汉谋组织军舰主动出击、积极防御的战略,开始启航巡逻,以警戒日军可能的登陆行动。按照巡航惯例,“海周”在前“肇和”在后,从大虎出发向大角炮台航进,然后左传至沙角炮台,再又左转至威远炮台,最后返回大虎。刚刚由大角向左转的时候,了望兵就发现日海军第五水雷战队旗舰巡洋舰“夕张”号在“追风”、“疾风”2艘驱逐舰的簇拥下,已从珠江口的伶仃洋闯入内河,直趋虎门。旗舰“海周”(因为编队指挥、江防舰队副司令姜西园厌恶“肇和”舰长方念祖的为人,故坐镇较小的“海周”)急忙发出警报,后续的“肇和”舰水兵还没站好炮位,日军的炮弹就已经劈面而来。第一发就击中了前面的“海周”舰!从舰艇吨位上看,日舰“夕张”号3451吨,“疾风”、“追风”1340吨;中国的“肇和”2600吨,“海周”1250吨。从战斗力上看,“肇和”是1909年英国造的巡洋舰,航速仅20节,装备2门152毫米主炮,在1937年已经严重过时,而且因在连年内战中多次受伤,舰体年久失修;而“海周”号原是由英国退役炮舰的改装作为缉私船,仅有4.7英寸前主炮1门,战斗力更不值得一提。与之相比,日军的“夕张”舰是日本造舰“鬼才”平贺让(日本无畏舰之父)的得意之作,被称为日本海军现代巡洋舰的里程碑,航速35.5节,装备140毫米主炮6门,战斗力极强。“疾风”号、“追风”号属于日军第一型现代化驱逐舰“峰风”级,每艘都装备4门127毫米炮,航速可达36节!日舰显然是有备而来,“疾风”、“追风”死死咬住首当其冲的“海周”进行攻击。“海周”舰长陈天得是一员能战之将,多日前就命令军舰处于一级备战状态,此时奋力还击。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军舰不久就被命中三弹。第一炮命中机舱,第二炮摧毁后主炮炮塔,正在操作的水兵十余人伤亡。好在离舢板洲的沙角灯台岛炮台及时开炮支援,向攻击“海周”的日舰开炮,分散了日舰的一部分火力。但该炮因为安装位置缘故有较大射击死角,只能向一侧日舰射击,随着日舰的120毫米主炮从两个方向上的还击火力逐渐被压制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