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后人:多次挽救濒危鱼类 史学界一直认为郑成功没有后人留在世上,但是根据史学家近十几年的不断追踪,证明郑成功其实有后代分布在台湾、福建等地。 原来,郑成功共育有多子,施琅攻占台湾后,杀害的是郑成功其中一子的全家人。早在施琅攻占台湾之前,郑成功的三子已经逃到福建,后来辗转逃到怀集,隐姓埋名隐居在现在的大浪村。而郑成功的六子郑宽携次子郑星往北逃亡,幸运躲过施琅的追杀,开始隐姓埋名过日子,“不可泄漏自家身份”,成了郑宽一家的祖训。 如今,郑成功在台湾第九代的子孙中只剩下93岁高龄的郑守让。郑守让是位鱼类学家,也是台湾复育樱花钩吻鲑的主要功臣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成功复育、放生了2000条樱花钩吻鲑,还曾在当时造成轰动。除了成功复育樱花钩吻鲑之外,郑守让也被称为“台湾香鱼之父”,因为他让香鱼在台湾“复活”了。 据了解,郑成功的后人目前已传到第十三代,但每个人都很低调,不愿受访。 戚继光后人:奔赴火线救死扶伤 2011年《武汉城市圈特藏档案图集》出版,该书首次公布了三张“湖北革命实录馆”档案影印件。其中“实字第一百零五号卷宗”披露了管之卿、戚志云、魏斌臣三位首义志士的革命事略,而戚志云的身份、经历尤为特别。 文中记载,1911年,戚志云时年40岁,“原籍湖北荆门州,寄籍江苏清河县”“明季戚继光先生十二世嫡裔”。辛亥革命前,戚志云在汉口发起上海中西医学会湖北分会汉口卫生公益会。辛亥革命爆发后,汉口红十字会成立,戚志云率红十字会奔赴火线,救治伤员,并充任战地调查员。汉口失守后,戚志云还被派往汉口侦察敌情。后在武昌萍煤局任临时副经理,因为民军转运战略物资得力,“蒙兵站总监给予褒奖”。 民国成立后,戚志云在萍煤局任管理员。1913年5月,萍煤局经理毕登瀛将戚志云革命事迹呈报副总统黎元洪,并请求安排戚志云在陆军中担任官职。上面很快回复说,“志云并非陆军出身,与部章不符,该员建义时劳绩,既经汉阳铁厂蔡监督绍忠详细调查,报告于临时稽勋局湖北调查会核奖,暨咨送湖北革命实录馆立传,仰候分别办理,准先给铜纪念章一面,以示优异等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