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壬辰战争大明胜了 甲午战争大清为何一败涂地?(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可到了1889年,光绪皇帝亲政了,实话实说,慈禧碍于祖宗成法,将大部分权力还给了光绪,但因为自己的权利欲和满朝文武特别是中兴重臣李鸿章、张之洞对于这位太后的服膺,使得光绪总是不能够放开手脚,他特别的重用翁同龢,使他任军机大臣掌管户部,虽有其是自己师傅的原因,也有摆脱慈禧重臣的意图。这样,慈禧和光绪都有权力,但都不能尽使权力,一个本就漏洞百出的帝国,一下子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而盘踞于这两个权力中心的大臣们又勾心斗角,党争不已。甲午惨败已经埋下了伏笔。
     在慈禧朝重来没有断过的北洋水师的军费,就在光绪亲政之后,突然间以完全站不住脚的理由停发了,深知日本正在全力整军备战的李鸿章、丁汝昌力陈:“我国海军战斗力远逊日本,拨款刻不容缓!”可是,银子就是不给发,人们总是说,银子都是慈禧挪用建颐和园了,而实际上,清廷拨给北洋水师的军费应该是每年500万两,即使是野史记载,五年中每年挪用30万两,那么也是从应该拨给的1850万两中拿出150万两而已,根本不伤大雅,但情况是北洋水师五年中一两银子也没拿到,“未购一舰,未置一炮”!什么原因?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翁同龢因为与李鸿章有私怨而拒不拨款,自然,深知李鸿章是慈禧最为青睐大臣的光绪,怕也是默许翁某这样做的。
     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以保护使馆的名义率领800名士兵进驻汉城,随后,日本海军陆战队8000人从仁川登陆,袁世凯马上电请李鸿章派兵入朝与之对峙,光绪皇帝也要李鸿章派兵,可知道中国海陆军现状的李鸿章认为应靠西方各国的调停,结果失去良机,日军控制了朝鲜政府,袁世凯逃回天津,中国在朝鲜的影响全部瓦解,这对于日后的战争极为不利。李鸿章敢于违抗皇命,慈禧的作用不言自明。
    
     等到日军击毁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开始公然挑衅,光绪皇帝不顾李鸿章对于时局和两军实力的分析,严令宣战。战事一开,竟成为李鸿章的淮军单独与日本作战,其他“兄弟部队”即使在最为危急的时候也不派一兵一卒一粮一饷相助,这与万历皇帝调集全国之力与日作战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还是光绪皇帝最为宠信的翁同龢从中作梗。不光如此,按说,已经打起来了,就应该听从前线将领和富有经验的李鸿章的安排,这样即使不能胜,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可光绪皇帝却屡屡越过李鸿章直接下令给北洋水师,要这支速度远不及敌军,只宜防守不宜出战的海军出海与日军决战,结果导致黄海海战大败,北洋水师精锐尽失,失去了制海权。这位皇帝得依靠李鸿章打仗,可还是信不过这为“后党重臣”。
     帝后两党的争斗,到了这份上还不能够稍微缓解,不败,也是没有天理了!所以,虽然丁汝昌、左宝贵等将领的英勇程度并不逊于李如松、邓子龙,终究不能看到“扬威”,他们的一腔热血,只换来了丧权辱国。
     同样是专制帝国,同样是并不英明的皇帝,同样是对日作战,结果天差地别。一个专制的帝国,如果不能政令统一,任何风波都会掀起滔天巨浪而遗祸全国,没有好的体制,最起码也应该有一个真正的说了算的独裁者,那么,以中国这样的大国,又怎会败给日本呢?这就所谓“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为患”,当慈禧勉强还政光绪皇帝而又不敢完全“越俎代庖”的时候,签《马关条约》的笔,已经开始慢慢的蘸墨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