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北宋七品小官冯拯是怎样扳倒副宰相寇准的?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北宋至道二年(996)七月,宋太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按照惯例,郊祀礼成之后,中外官员皆应加官进秩。当时的宰执包括宰相吕端,(副宰相)参知政事张洎、李昌龄、寇准。四人之中,寇准年龄最小(35岁),但是年轻有为,最得太宗宠幸。而吕端(61岁)、张洎(62岁)、李昌龄(59岁)三人年岁虽长,却都得到过寇准的举荐,故寇准在宰执中说话最有分量。

寇准以天下为己任,喜欢品评人物,奖掖人才,不讲资历,不问出处。但是他年轻气盛,有时做事过于刚愎。此次加恩,寇准作为主政大臣,安排进秩草率、有失公允。他的亲近故旧多破格安排到三省、御史台担任清要职务,而对平素不喜欢或者不甚了解的官员,则按次序、资历加恩。广州左通判、左正言冯拯被进秩为虞部员外郎(正七品)。地位略有提高,但是品级和职事没有变化。

冯拯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一甲进士(探花),论年龄仅比寇准大三岁,也是少年成名的俊才。或许是因为出自赵普门下的原因,他的进步很慢,长期在地方任职。比他晚两年及第的寇准已经是朝廷二品大员、参知政事了,他才混了个七品小官。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准素不悦拯”,“拯尝与准有隙,故准抑之”。

对冯、寇交恶的原因,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大概是冯拯急于仕进,表现太过引起了寇准的反感。冯拯知端州之时,曾经十几次上书对朝政提出建议,宋太宗打算将他召回京城任职,谁料想却遭到了寇准的阻挠。此次郊祀加恩,冯拯感觉受到了压制,一怒之下上书弹劾寇准擅权乱政,并列举了他在岭南用人不公的事实。

根据历史记录,冯拯弹劾寇准并非捕风捉影,胡乱猜疑。同期,广州转运使康戬也上告吕端、张洎、李昌龄等朝廷重臣党同寇准,遇事不争,成了寇准的傀儡。康戬是高丽人,与寇准同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得苏易简(太平兴国五年状元)举荐担任岭南东路转运使。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兼有考察地方官吏、向皇帝举荐人才的职责(相当于省部级干部)。康戬说话的分量,自然要比冯拯高出很多,让人不得不信。

宋太宗本是个多疑的人,权臣结党、任用私人触及到他的敏感神经。于是“上大怒,召(吕)端等責之”,吕端、张洎等人把责任推给了寇准。太宗不听寇准一再辩解,将他由参知政事降为给事中(正五品),出知邓州(今河南省邓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