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成语,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称将相和。 鄢郢之战 鄢郢之战是指公元前279—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国腹地攻下楚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的大规模作战,此次作战的胜利使得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同时也对楚国予以了严重打击。 中文名:鄢郢之战 地点:鄢、郢 时间:公元前279—前278年 结果:楚军大败 交战各方:秦国 楚国 相关人物:白起、楚顷襄王 庄 庄,自古以来是一个代表端严肃敬的文字,而以庄为氏的家族,也名实相符,两千多年来备受尊敬。庄氏,《史记》云:“楚之先,出自颛顼高阳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继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芈姓,楚乃其后也。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铎于荆蛮之地,建楚。” 楚第六位国君庄王后代以谥为氏,始有庄氏。古时男子皆称氏不称姓,姓乃女子之谓也,如:庄周,庄氏,名周,世称庄子。 远交近攻 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肘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范睢一计,灭六国,兴秦朝,足见这一计谋的神通。 华阳之战 华阳之战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秦将白起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各个击破赵、魏联军的一次长途奔袭作战。 名称:华阳之战 地点:华阳(今河南新郑北) 时间:公元前273年 参战方:秦 赵 魏 结果:秦获胜 主要指挥官:白起、芒卯、魏冉 阏与之战 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 陉城之战 陉城之战是公元前264年(周赧王五十一年),秦武安君白起率军攻占韩国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等9座城邑的作战。 后期 战国四公子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