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怨偶”往事:揭张幼仪的一生(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在德国“训练”成长

离婚后,张幼仪选择留在德国,那是一段由死转生的日子,而远离父母、公婆、中国社会风俗的欧洲,成为她面对独立生活的最好训练场。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事件,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引起极大波澜,他们被称为中国第一对以“西方形式”离婚的人,为民国的离婚风潮开了先例。即便在多年之后,当张幼仪回国时,仍能听到社会上素不相识的人在谈论他们的离婚。一次,在火车上,幼仪刚好坐在两个谈论她的女人对面。一个说“张幼仪一定长得很丑,而且思想非常落伍”。另一个附和道:“要不然徐志摩干嘛离开她?”

实际上,即便是张家人,在之后的岁月里也很少提及此事。张幼仪的侄孙女张邦梅(著有《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曾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系攻读中国文学,她是在研读《中国史概论》时,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对自己极好的姑婆张幼仪竟然是中国近代浪漫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而在那之前,尽管他们张家人总是定期聚会,却从没人谈起此事。在张家人心目中,张幼仪与徐志摩的离婚悲剧是不愿言说的家门不幸。

老爷徐申如仍每月给幼仪寄生活费,对徐家来说,这个没有犯过任何过错的儿媳还在养育着他们徐家的子孙。张幼仪利用这些钱一边抚养幼子彼得,一边学习了法语、德语,还在裴斯塔洛齐学院(Pestalozzi Furberhaus)学习幼儿师范课程。

这种转变对外人而言可能是突然的,但对张幼仪来说,其实是另一种性格终于得到了释放。

张家一共12个孩子,8男4女。在经济状况并不是特别丰裕的情况下,女孩子进学堂接受教育并不被幼仪的父母视为重要的事情。但在四个姐妹中,张幼仪是最在意教育的一个。这与她受二哥张嘉森、四哥张嘉璈的影响有关,尤其是二哥,在幼仪小时候便拿着一只熟瓜,给她讲列强瓜分中国的故事。因此,幼仪从小便对有学问的二哥和四哥充满敬佩。而这也是她曾经敬佩徐志摩的原因。

当她12岁,在上海《申报》上看到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以极低的学费招收学生时,她想尽办法,并最终说服父亲供她去读书,直到15岁因为结婚不得不肄业。而在婆家的时候,张幼仪也是不断劝说,终于让老爷徐申如给她请了个家塾教师。

但在离婚之前,这些只能成为生活中的小插曲,她的第一要务是伺候公婆、相夫教子。但这些小心谨慎、唯唯诺诺奉行的礼俗道德给她带来的竟是如此巨大的伤害。

现在不同了,她获得了从未有过和想过的自由空间,可以去做她一直不被允许去做的事情。但不幸的是,因为疾病,3岁的幼子彼得,于1925年3月19日于柏林去世。

在这期间,公婆总是来信,让她回国,老太太总是在信中说“回来吧,你怎么不回来?”“你还是我们的媳妇,我们收你当干女儿。”但张幼仪没有回去,她把自己在德国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在德国的四年历练,彻底改变了她。

张幼仪和长子徐积锴

直到1926年春天,徐志摩与陆小曼要结婚,需要父母的认可,但徐家老爷和老太太说,必须要张幼仪回去,确认与徐志摩离婚了才能答应。公婆希望幼仪借这个机会,可以体面地回国。于是,1926年夏,在去国五载后,张幼仪选择了回国。与离开时不同,她回国的时候,已经是个极坚强、脱胎换骨的女性了。

化茧成蝶

当张幼仪出现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时,他们早已忘记女儿没有先行禀告便自行离婚的行为。母亲抱着幼仪大哭起来,父亲张祖泽也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倒是幼仪在安慰他们说:“好啦,别哭了,只要我快活就好了,这才是重要的嘛!”

不久,张幼仪重回公婆家,表达了自己对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事没有任何意见。并接走已经7岁的积锴,独自抚养。老爷徐申如则把自己的财产均分为三,留给徐志摩与陆小曼、张幼仪与孙子、自己与老太太。

1927年,张幼仪父母双双去世,为照顾兄弟姐妹,她开始定居上海。先是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之一)教授德文,不久被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聘请,担任副总裁。这是一家由几位女性于1910年创办的银行,往来客户也多是女性,而她们选择张幼仪,看中的是她的关系,当时幼仪的四哥张嘉璈是中国银行总裁。

就这样,张幼仪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银行家。她的办公桌摆在银行的最后面,对整个银行的工作情形可以一览无余。她每天早上九点会准时来到办公室,分秒不差,其他迟到的人,一见到她就会向她道歉。每天下午五点整,她聘请的国文老师来办公室找她,学习一个小时的文学和古籍。

与此同时,她还经营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这家服装公司位于上海最时髦的南京东路上,由张幼仪的八弟张嘉铸和几个朋友(包括徐志摩在内)合作开办。张幼仪担任总经理。每天从银行出来,她就会来到这里,查看一天的经营状况,然后回家陪儿子积锴做功课。

她的二哥、四哥很喜欢到妹妹家里来做客,并在这里招待自己的朋友。时间久了,张幼仪的家渐渐成为上海的一处社交场所。无论是政界、学界、商界人物都成为这里的座上宾客。在张幼仪住进范园后不久,徐志摩和陆小曼在法租界的环龙路租了间房子,老爷和老太太也住了过来。张幼仪便定期送儿子去爷爷奶奶那里,每次只送到门口。

对陆小曼,张幼仪只见过一次,不知道为什么,徐志摩的朋友胡适同时请她和陆小曼吃饭。在饭桌旁,张幼仪看见陆小曼确实很美,“一头柔柔的秀发,一对大大的媚眼”,也发现徐志摩与陆小曼彼此的称谓极为亲昵,与离婚前徐志摩对她那短促草率的语气完全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