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怎样发展经济的?管仲为何要设立“妓院”
管仲(约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今安徽颍上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
被尊称为“春秋第一相”。《论语》、《史记》、《管子》、《左传》、《管仲传》(北宋苏洵著)等都有大量关于管仲的记载。一般认为管仲
是齐国人,但史记上说他是颍上人,如果颍上是现安徽颍上的话,那齐国的疆界太靠南了。也有人推测他是楚国人,只是在齐国出仕。 管仲在历史上也是个富有争议的人,他自幼通古博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但幼年家境贫寒。那时候,管仲和鲍叔牙很要好。以致
于到了后来,二人一同经商,在分红时管仲总是要比鲍叔牙得到的多一些,旁人常有闲言碎语,说管仲的不是,而鲍叔牙并不在乎。还替管仲解
释说:他家贫,多拿一点是应该的。二人共事一君的时候,一起带兵打仗,冲锋时管仲常常躲在后面,退却时却总是跑在最前,士兵们为管仲的
这种行为深感不齿,鲍叔牙也替管仲解释:管仲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还有老母亲,他孝顺他一旦战死,年迈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不管
他人怎样说管仲的不是,鲍叔牙都竭力维护,于是管仲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中国成语中的“管鲍之交”,就是源自于此。  齐桓公即位后急需大量人才来辅佐,管仲能够官至丞相,全仰仗鲍叔牙的举荐。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极力推荐管仲,齐桓公很生气,不想任用一
个差点杀掉了自己的人,鲍叔牙于是列举了五点管仲比自己好的地方,经过百般劝说,齐桓公释掉旧怨,化仇为友。管仲由此开始在齐国大展拳 脚。 在鲍叔牙的劝说下,齐桓公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并且大力重用他和信任他。此后,齐桓公经常同管仲商谈国家大
事。管仲来到齐国之后,一心匡扶齐桓公。他一直在思考所以国家关心的问题,如何让一个国家发展壮大。思来想去,管仲想到的只有经济。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