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高颎的夫人贺拔氏病重,隋文帝派人问候,“中使顾问,络绎不绝”。后来隋文帝亲临高颎府邸,“赐钱百万,绢万匹”。高颎为人谦和,从不争功,平陈后贺若弼、韩擒虎曾为争功拔剑相向。一次隋文帝召见高颎、贺若弼谈起平陈之事,高颎言道:“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隋文帝大笑,时人对高颎的谦让非常赞佩。不久后隋文帝让高颎的儿子高表仁迎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对高家的赏赐不可胜计。 599年突厥内犯,隋文帝命高颎、杨素、燕荣兵分三路进击突厥。高颎率领大军大破突厥,乘胜追击700里,期间曾派人请求援兵,因此又有大臣提出高颎打算谋反。隋文帝没说什么,就在此时,高颎率军破敌而还,但高颎的人生也逐渐开始转折。 600年隋文帝在独孤皇后的怂恿下,打算废掉太子杨勇,便征询高颎的意见。高颎长跪在地上,言道“长幼有序,其可废乎!”隋文帝默然,而独孤皇后知道高颎是不会同意的,私下里打算除掉他。本来高颎能成为杨坚的心腹,与独孤皇后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而此时独孤皇后对高颎却越来越不满。 为何独孤皇后对高颎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这和独孤皇后的性格有关,她不仅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践行者,还是个捍卫者。当初高颎夫人病死后,独孤皇后曾建议隋文帝做媒,给他在张罗一门婚事,不料高颎却说自己年纪大了,每天只是斋居读佛经而已,至于再娶就算了。结果不久后高颎的爱妾却生了一个男孩,这让独孤皇后非常不满,一方面她瞧不起娶妾的男子,另一方面这高颎明显不给她面子。 ![]() 于是独孤皇后便在隋文帝面前说高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这种人不能再相信了,隋文帝觉得在理,便开始疏远高颎。不久后隋文帝商讨征伐高句丽,高颎持反对意见,但反对无效,高颎任行军长史,辅佐汉王杨谅出征,大军因遭遇大雨疾病,最终撤回。独孤皇后又开始搬弄是非,同时汉王杨谅也帮腔,跟父皇母后哭诉“儿幸免高颎所杀”,实际上只是因为杨谅自以为是,瞎指挥,高颎没有采纳而已。 但正应了那句话,屋漏偏逢连夜雨!上柱国王世积因罪被杀,供词中牵连到了高颎。朝臣中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弥、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上疏说高颎无罪,但隋文帝更加愤怒,下令将这些求情的人全部逮捕,因此朝臣中再无敢求情之人,最终高颎被免去官职,只保留齐国公的封号。 不久后隋文帝在秦王杨俊的府邸举行宴会,高颎因邀也参加。酒席宴间,高颎悲不自胜,泪流满面,独孤皇后也哭了,左右的也哭了。隋文帝对高颎说道:“朕不负公,公自负也。”,又对左右侍从言道:“我于高颎胜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无高颎。不可以身要君,自云第一也。” 没过多久,有人举报说,高颎的儿子对高颎说:“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隋文帝大怒,不辨真伪下令把高颎囚禁在内史省拷问。此时司法部门又奏报了高颎别的事情,说曾有和尚、尼姑对高颎言明年国有大丧、皇帝过不了十九年等大逆不道的话。隋文帝震怒,有司请求将其处死,但隋文帝饶他一命,将其贬为庶民。 高颎刚当宰相时,他的母亲就曾劝诫他为官谨慎。高颎也一直是这样的做的,谨小慎微。当被免官为民时,他反而很高兴,认为自己逃过一劫。却不想真正的劫难还在后边。杨广即位后,高颎被封为太常,负责收集乐工和流矢的音乐。此后他对隋炀帝奢靡的作风很不满,常与其他人议论,结果被人告发。607年7月隋炀帝以谤讪朝政为由,将高颎、贺若弼等人诛杀,时年67岁。高颎死后,天下惜之。 高颎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独孤,败也独孤”,当他卷入皇位争夺的旋涡中时,就已注定难逃一死。唐初名臣魏征曾这样评价高颎:“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等,皆颎所推荐,各尽其用,为一代名臣。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高颎为人谨慎,他一生的奇策密谋、损益时政的疏奏,全部被他销毁,因此世间罕有所闻。 唐人杜佑也称赞高颎“功规萧(萧何)、葛(诸葛亮),道亚伊(伊尹)、吕(姜太公),近代以来未之有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