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雍正皇帝驾崩无头案揭秘 雍正皇帝是怎么死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历朝历代的安邦定国,都少不了文治武功,尤其对于原本就有“尚武”的意识传统,并且也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开疆辟土的朝代,则更会重视国家的军事力量。清朝以骑射开国,武功定天下,对武力的重视程度是明代所不及的。可以说,追至清代的源头,对武备就极为重视,即使带了清代末期,统治阶级也仍然是重视武备的,中国的军事力量之所以被压制,是由于中国在各方面都落后于世界,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军官素质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终清一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始终是统治者极为重视的,而清也凭借其武备力量扫荡了外藩各族的军事叛乱,保证了政权的稳固。
    为了体现国家对军事的重视,对卫国将士的重视。清代大阅始于入关前,皇太极曾于天聪七(1633)年举行过阅兵式,大阅自始至终按实战的要求进行。为此,皇太极特意指出:“凡临阵对敌,必整齐队伍,各依讯并驰而前。”并警告八旗官兵,大阅中凡贻误、敷衍塞责者绝不姑息,一定从重治罪。入关后,大阅规制日渐复杂,规定每隔三年,在南苑围场举行一次大阅,检验八旗兵的训练情况和战斗力,演武宣威。
    阅兵的规模日渐盛大,参加的人数也是日渐增多,所用器械、旗纛、枪炮、金鼓、海螺的数目也有明文规定。康熙以后,大阅地点不固定,或在南苑,或在芦沟桥,或在玉泉山,或在口外的多伦诺尔,也不一定以三年为限。清代,康熙、乾隆两朝十分注重武备,不仅经常举行大阅,并多次强调八旗训练的重要性。
    
    康熙曾说:“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弛。旧例每岁必操练将士,习试火炮。尔部(兵部)即传谕八旗都统等,预为整备,朕将亲阅焉。”此外,乾隆还作有数首大阅诗,其中一首为:“时狩由来武备修,特临南苑肃貔貅。龙骧选将颇兼牧,天驷抡才骥共骝。组练光生残雪映,旌旗影动朔云浮。承平讵敢忘戎事,经国应知有大猷。”从诗中可以看出,乾隆对大阅兵的重视程度。
    每逢大阅,钦天监先择吉期上奏皇帝,皇帝批准后,有关机构分头准备。首先,由武备院在阅兵举行地晾鹰台搭建御用营帐,营帐后设圆幄,以备皇帝小憩及更换甲胄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