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多亏了鲍叔牙站出来,替管仲解释:“管仲之所以会这样 做,是因为他家里还有老母亲,他孝顺知道他一旦战死,年迈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管仲听完鲍叔牙此番言论,感动得流下眼泪。于是管仲感 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能够做到齐国的丞相,也全得益于鲍叔牙的推荐。当初管仲差点射杀了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如今却又在鲍叔牙的引荐下再次见 到管仲,齐桓公本可以杀掉管仲的,在鲍叔牙的极力劝说下,齐桓公留下了管仲,并以礼待之,管仲和齐桓公的关系就从敌人变为了君臣,经过 一番交心之后,二人关系又上升为了朋友。 由此,齐桓公对管仲刮目相看,甚是欣赏这个人才,而管仲也开始在齐国大展拳脚。后来齐国经管仲 的改革,日渐富强,称霸诸侯。管仲相齐时,鲍叔牙也并没有因为管仲的职位高于自己,就心怀嫉妒。鲍叔牙甘居其下,与管仲一起治理国政。 待管仲去死后,鲍叔牙接任管仲为相,继续管理国家,周年而殁。朋友能够做到这种地步,管仲和鲍叔牙真的称得上是生死之交。 诸葛亮曾经在《隆中对》里说:“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里提到了管仲和乐毅, 当然在历史上,管仲和乐毅的关系不大,因为一个是齐国的丞相,一个是燕国的将领,二人并无过多的交集。诸葛亮在文章里提到二人,只是将 自己比作此二人而已,说明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 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城的不凡成绩,证明他是位杰出的军事人才。他在《报燕惠 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具有意义的提议;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为当时的贤人志士所向往。 管仲善主内政,是个难得的冶国之才。齐王因重用管仲而称霸各诸侯国。乐毅,天生帅才。曾接连攻克齐国七十二座 城池,自创火牛阵,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模仿,却没有一个能超越乐毅的。 管仲辅佐齐桓公近40年,把一个原来“地舄卤、人民寡”的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功高当世,影响深远。世人称其为 “第一相”、“第一流人物”、“最伟大的政治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实至名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