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古代女子来月经是如何处理的?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到了月经,称之为月事。那时医学界已观察到,女人下体每月会规律性地出血,就像月亮定期有盈亏,因此称其为月经或月信。“经”和“信”的意思都有按时、有规律的意思。
    《黄帝内经》还讨论了女人的第一次月经,因为直接说出女人的隐秘很不礼貌,所以说“女子十四而天癸至”。因为月经是成形了的水,同时女子属阴,所以称为“天癸”。
    女子在月经初潮时,由于无知而产生恐惧感,或受周围人们看法的影响,对女性特有的这一生理现象产生不洁、厌恶一类的负面感觉。再加上男性觉得流血不祥,慢慢地月经也就形成一种禁忌。因此《礼记》有不可在月经来潮时行房的“月辰避夕”的观念。《玉房秘诀》中也有“月经之子兵亡”的话。即便到了现代,女人们还把月经称为“大姨妈”或者“倒霉”。毕竟,月经总会给女人带来一些尴尬和麻烦。
    对于欲望旺盛的男人来说,伴侣来了月经更是一个很沉重很沉重的打击,比如冯梦龙收集的一首民谣《身上来》就提示了经期不能做爱:“年当悔,月当灾,撞着了情郎正遇巧身上来。郎做了巡检司门前个朱红棍,姐做了池里鲜鱼穿子腮。”
    
    网络配图
    直至现代,我国的一些农村中还认为如果在女方“见红”时过夫妻性生活,就要“倒大霉”。不过,现代医学也证实,女方月经期间不过夫妻生活对女方健康有好处。所以这一女性歧视倒是默默无闻地保护了女性几千年。
    有月经自然要想办法对付,在未发明造纸术之前,女性采用的是将草木灰装进小布条里,两头用细线系在腰间,成了所谓的卫生带。不过旧时的集市上很少有卖卫生带的,就是有,也只是货郎或一些胭脂水粉店才有卖。所以基本上女性使用的卫生带都是自己制作的。发明纸张后,草纸等容易吸收水分的东西便派上了用场。
    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有一幕很有趣的对话,写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为她看病时,最后引出了侍婢说了一句:“做的按月通经陈妈妈。”
    这里的“陈妈妈”是句双关语,“按月通经”,即指月经,“陈妈妈”则是古代妇女拭秽处以自洁之巾,广义甚至可作女性生理用具的统称。如明冯梦龙《又雄记·胡船透信》上说:“还有两顶巾儿也没了,做陈妈妈用了。”而《醒世姻缘传》则说:“又将那第三个抽斗扭开……又有两三根‘广东人事’,两块‘陈妈妈’,一个白绫合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