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也是个明白人,知道现在的徐州确实不是什么桃花源。陶谦于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邀请刘备“暂且”留在徐州的小沛,以保护徐州。众人都劝说刘备留下,刘备一看留在小沛也不错,呆在青州的平原,地方狭小,加上公孙瓒和田楷的限制,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发展。而徐州的陶谦年老,自己如果能够在小沛再次立功,等待陶谦去世,总还是有机会取得徐州的。 于是,赵云、孔融等人率军离开,刘备留在了徐州,留在了小沛。 在正史中的记载远比演义要合理。刘备前来营救陶谦并非本意,而是随从自己的领导青州刺史田楷而来。刘备的兵马只有一千人,半路上劫掠了两三千饥民从军,可是到达徐州之后,陶谦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东汉有句口号,叫做天下精兵出丹阳。陶谦一下子就给了刘备四千人,刘备还不乐开了花,于是刘备才选择留在小沛,帮助陶谦,根本没有一让二让徐州的事情。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陶谦“忽然染病”,就召唤糜竺、陈登议事。商议什么呢?当然是徐州的出路。这时候糜竺说话了,经过几个月的接触,糜竺已经成为刘备的铁杆粉丝——后来把妹妹也嫁给了刘备,即糜夫人——糜竺告诉陶谦,上次刘备拒绝,是因为陶谦身体强健,现在陶谦病重,应该不会再推辞了。陶谦就派人去邀请刘备前来。 刘备不知道陶谦搞什么,特意带了关羽和张飞两员猛将带领几十精锐骑兵来到徐州城,可见刘备对陶谦始终是小心提防。 陶谦第三次表示让徐州。刘备第三次拒绝。 不过刘备的拒绝很有味道,表面上看起来是拒绝,仔细品味却仿佛在提要求,要说法。 刘备说,你不是有两个儿子吗,传给儿子就好了。陶谦说自己是有两个儿子,但是都没什么才干。陶谦还非常诚恳的说,自己把徐州交给刘备不但是希望刘备接管徐州,还希望刘备能够照顾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定不要让他们管理州中事务。陶谦的话有意思。刘备其实是在担心陶谦死后陶谦的儿子争夺权力。并且,就算是自己接管了刺史的位置,可是只要陶谦的儿子当官,必然会有许多徐州的老部下投靠在他们门下,于是陶谦表态,不但徐州不交给儿子,并且儿子们都不准当官。这下刘备放心了。 刘备又提出第二个要求,“备一身安能当此大任!”自己在徐州还不熟悉,一个人打理不好。刘备不是有关羽张飞吗?刘备当然并非是真的没人,而是看看陶谦在官员任免上有什么交代,有什么要求。陶谦就推荐了两个人,一个人叫孙乾,一个人就是眼前的糜竺。 演义中的陶谦,是一个敦厚长着,有些权谋,但本质还是善良的。他以让徐州来试探刘备,也完全可以理解。他也明白,如果让自己的儿子当徐州刺史,袁术或者曹操一旦来犯,儿子们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只有交托给枭雄刘备,才能够保住家眷性命。 陶谦一再相让,后来指着自己的心,死了。刘备还是推辞。刘备的小心和谨慎,或者说虚伪,实在远过常人。 陶谦死了,糜竺率领官员把徐州的印信交给刘备,刘备还是拒绝。糜竺还是比较了解刘备的。于是在第二天,糜竺发动全城百姓到刘备门前哀求,表示只有刘备接管徐州,徐州的百姓才能够保住性命。既然刘备接管徐州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城的百姓,那么刘备也就勉为其难先干着吧。 然后,刘备把小沛的军马全部接入徐州城,让关羽张飞负责守卫,安全保卫工作当然只有交给自己人才放心。可是,刘备接管徐州时虽然糜竺等徐州官员表态支持刘备,但是徐州的内部并没有安定,而徐州的外患更是远未解除。不久之后,徐州就因为吕布的到来,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兵变,刘备的徐州牧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人赶下来了。(作者:叶之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