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活中的宋美龄,与她所提倡的运动仍有差距,知行并未合一。 曾任过宋美龄秘书的张紫葛,在其回忆录中曾记有郭沫若在“新生活运动”中的一次演讲,郭在最后举例说明“简单朴素”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说到宋美龄。“你们看到的,我们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蒋夫人,身穿阴丹士林布的旗袍,足履布鞋。这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元首夫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蒋夫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从简单朴素做起,执行新生活运动……” 演讲后,宋美龄招待郭沫若等人吃饭,饭毕宋美龄说:“郭先生,你今天的演讲很精彩。只是不该拿我做材料。说得太过分了……”郭沫若走后,陈纪彝对宋美龄说:“你太叫郭沫若先生下不了台了。”宋美龄:“嗯,是有一点儿。” 宋美龄把推广“新生活运动”当做其政治事业来看待,试图使国人在生活习惯和精神上“脱胎换骨”,不要让西方人“看不起我们”。最初,这一运动曾对国民生活的改变起了推动作用,但随着形式化、官僚化、表面化,并没有在实际上促动社会变化,也无法根治基本社会问题,最终在15年后无疾而终。 一次著名的演讲 宋美龄的另一次作为主角登场,则是在1943年访美期间所制造的“东方旋风”。 45岁的宋美龄风华正茂,当她出现在华盛顿国会山庄,以典雅流利的南方口音向美国国会参众两院500多位议员演说,叙述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在没有友邦协助的困苦情况之下,独立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苦撑了有近6年之久的状况。其不卑不亢的姿态显示中国政府的决心和努力,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个来求助的人。  她柔弱的身姿暗合了美国人对中国的想象,但她铿锵的声音却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尊严,美国国会精英们闻之动容,演讲后竟全体起立掌声雷动。若干年后回放电影纪录片,人们都会重睹宋美龄无法阻挡的光芒。 在演讲结束时,美龄斩钉截铁地说:“我中国人民根据5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众院议事厅爆出了历久不歇的掌声,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勃罗姆说:“蒋夫人演讲时态度之优雅,揭示世界局势之透彻,运用英语之流利灵巧,不但使每一听众能了解其意义,且能与其抱取同一见解,莅美外宾之影响美国民众者,从无若蒋夫人之甚!”议员凡登堡被宋美龄的演说感动得流下眼泪,并说:“蒋夫人在参议院之即席演讲,为本人列席国会17年以来最佳之演讲词,预料国会必能实际援华,不徒以空言塞责。” 这场演说通过美国的4大广播网现场直播,估计有25万人收听了这次演讲。美国各大报纸则全文刊出,在美国公众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纽约时报》的评论则称,“宋美龄是地球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这场演讲的成功使宋美龄收到了更多的邀请,她前往美国各州进行了多次演讲,所到之处无不爆满。唯一的不和谐之音来自胡适的日记。这位刚刚卸任的驻美大使在3月2日去旁听了一场宋美龄的演说,在其日记中记称:“晚上到麦迪逊广场听蒋夫人的演说,到者约有两万人,同情与热心是有的。但她的演说实在不像样子,不知说些什么!”演说家胡适或许指出了宋的演讲缺点,但同时也难免杂有自己去职时的怨气。 这或许是苛求,此时宋美龄的“东方秀”已经足以打动美国人。 在宋美龄出访美国前,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上尚无“第一夫人”软性外交的先例。是以,当《时代》周刊的发行人卢斯之前劝说蒋介石,美龄访美的作用可抵得上40个师时,蒋介石仍半信半疑。但在宋美龄出访1年后,美国援华空军飞机超过500架,通过“驼峰”的来华美援物质每月达到46600余吨。 极具争议的民国“统战部长” “人生实很简单,是我们把它弄得如此纷乱而复杂。”宋美龄后来讲到自己面对政治生活时的态度,以中国旧式绘画来比喻:每幅画只有一个主要题材,譬如花卉画轴,其中只有一朵花是主体,其余不过衬托辅助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