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都非崇祯皇帝之血脉。立福王要争,立鲁王要争,立唐王要争,立桂王要争。崇祯本有三个儿子,如果能有一个出现在南方,这些争论就会自然消失。 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不把儿子遣送一个到南方,以免一筐鸡蛋一下子全被打碎?明朝也有南、北两京之制,留太子在南监国或分封儿子到南方,也是于礼、于法合宜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还真得从崇祯帝朱由检的性格上说起。 朱由检继位伊始,大力清除阉党,一纸诏书,即贬掉权阉魏忠贤去凤阳守陵,随后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崇祯皇帝轻易间铲除魏忠贤集团,让他信心满满,自以为无所不能。 朱由检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但为人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无奈之中,他不断反省,六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 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皇帝派出的剿匪主力、陕西总督孙传庭部队在河南被李自成歼灭,预示首明朝末日的来临。随后,李自成追击至西安,分兵收西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