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亲征胜利凯旋后,朱棣下令在擒胡山勒石纪功。煊示天朝帝国神威:“渤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靖沙漠!”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在土刺河大获全胜。然而瓦刺战败,鞑靼却又强盛起来,不仅停止进贡,而且侵边掠夺不已。为了彻底征服鞑靼,朱棣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这一年的七月,当朱棣统率大军杀进胡原时,阿鲁台惶惶如丧家之犬,顺北部方向狂窜不止。因兀良哈曾叛附阿鲁台,朱棣又挥师东进,大败兀良哈于屈裂儿河等地。 ![]() 网络配图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七月,阿鲁台聚众饮马河准备进犯大同、宁夏。朱棣闻奏,第四次亲征鞑靼。大军行进途中,闻报阿鲁台已为瓦刺顺宁王脱欢等所败。于是班师回朝。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正月,守边将军飞马急报:阿鲁台袭扰大同。朱棣以六十五岁高龄第五次亲征漠北。出征前,朱棣从各处征调六十万大军,分别在北京、宣化集结,发誓要活捉阿鲁台,彻底荡平鞑靼的老窝! 大军行至答兰纳木儿河流城时,但见荒野连天。杳无人影。朱棣下令在周围三百公里范围内搜索,仍然一无所获。七月。在一路损兵折将,不见阿鲁台踪影的情势下,朱棣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途经清水源时,朱棣发现路旁横直着一方高达数!丈的巨石,心中大喜,令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将这次亲征的伟大功绩刻石造碑,激励后世子孙。 七月十八日,当朱棣行进到一个叫愉木川的地方时,死神突然降临。朱棣象征性地挣扎了一会儿,驾鹤西游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