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张居正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喜欢务虚空谈,更不喜欢讲学座谈,改革需要的是切实的做出政绩,按张居正的做法,就是要必须符合考成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达到KPI考核,绩效标准达不到,你这官恐怕也就当到头了。 然而,这却引起了广大士大夫的反对,书院是他们讨论学问,交流思想,传播政治理念的重要场所,查封书院,就意味着封闭了言路,用现在的话说叫禁止了“言论自由”,甚至包括内阁次辅吕调阳也对张居正的行为表示不满,再大的反对也挡不住权力的力量,万历七年正月,作为摄政者的张居正正式闭锁书院,据说全国有六十四所书院被迫关闭。 ▍张居正改革指出当时存在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张居正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改革。网络配图 明末书院林立,非常有名的书院有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龙城书院等,大量的士大夫都非常喜欢在各大书院讲学,而且都是为了宣扬阳明心学,而何心隐便是当时泰州学派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言论对于当时的张居正是极为不利的,于是张居正只得利用权力杀了他。 张居正改革的核心和目的就是富国强兵,而改革初期,多数的士大夫流于空谈,认为富国强兵并非儒家所提倡的“仁政”之道,而是“聚财”“敛财”的借口,对张居正的改革不屑一顾,他们嘲讽张居正说:“吾辈谓张公柄用,当行帝王之道,今观其议论,不过富国强兵而已,殊使人失望。”张居正对此报之一笑说:“过誉我矣!
吾安能使富国强兵哉!”这种议论多了,对改革自然是不利的。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