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是《三国演义》中曹魏的第一名将,,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张辽智勇双全、临危不惧。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口才上佳。小说中描绘的武将中,大都武艺高强、英勇无比,但如张辽般临时客串一把“说客”的却是少之又少,能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而张辽不仅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其言语的功夫也让人叹为观止,拍手叫绝。  网络配图 张辽充当“说客”是在小说第二十四回埋下伏笔的。当时,曹操大举进攻徐州,大败刘备。刘备、张飞逃走。此时,徐州仅剩下关羽镇守的下邳。曹军一路猛攻,又将关羽赶到城外的土山上。下邳被占,刘备的两位夫人也成了曹操的俘虏。“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嫂嫂救不回来,自己也陷入重围,进退两难。 如何对待困兽犹斗的关羽,曹营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郭嘉认为关羽义气深重,难以劝降。曹操则“素爱云长武艺人材,欲得之以为己用,不若令人说之使降”(见第二十五回)。正在此时,张辽出现,主动请缨去当一回“说客”,劝降关羽。 张辽毛遂自荐的理由是什么呢?张辽说“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指的是两件往事。当初张辽还在吕布手下为将时,关羽曾在张辽进攻时说张辽“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见第十八回),对其心存好感。另外一件是在白门楼曹操拔剑要杀张辽时,关羽跪在地上为张辽求情,并说张辽“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见第十九回)。关羽对张辽可谓有救命之恩。张辽主动提出去劝降关羽,一则是完成任务,二来也是报恩。 张辽来到土山后,关羽问道“文远欲来相敌耶?”张辽回答“非也。想故人旧日之情,特来相见。”然后弃刀下马,向关羽行礼。张辽的举动非常巧妙。所言避实就虚,拉近与关羽的距离,所行严谨细致,消除关羽的敌对情绪。关羽见此情景,自然防备之心松懈,与张辽坐在山顶谈了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