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问“文远莫非说关某乎?”点出了张辽此行的目的。张辽答曰“不然。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弟安得不救兄?”这两个“救”字用得妙。既回顾了旧情,又道出了关羽面临的险境。关羽又问“然则文远将欲助我乎?”这话是自然反应。既然不是来为敌,又说是来救自己的,自然就会想到张辽是来帮助自己脱身而不是来劝降的。但张辽的回答却让关羽糊涂了。张辽先是否定了关羽的这个想法,之后的回答是“玄德不知存亡,翼德未知生死。昨夜曹公已破下邳,军民尽无伤害,差人护卫玄德家眷,不许惊扰。如此相待,弟特来报兄。”这是告诉关羽目前的战局,答非所问,并没有回答关羽的提问。关羽“怒”了,生气地对张辽表示“此言特说我也。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关羽的意思很明显。说来救自己,却只字不提具体的措施,反而报告目前的危局。这分明是进一步打击关羽。关羽焉有不怒之理。因此,关羽表示让张辽离去,自己下山迎战,与曹操拼个你死我活。这显示了关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暗示着张辽的劝降无法达到目的。 ![]() 网络配图 谁知张辽不但没有灰溜溜地离去,反而“大笑”起来,表示“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这让关羽更为恼怒“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连死都不怕,又怎么会反“为天下笑”。可以想象,此时的关羽已是怒不可遏了。 张辽毫不退让,又说“今即死,其罪有三。”这是“严气正色”(毛宗岗夹评),是以理相劝。是让关羽从暴怒中冷静下来。 果然,关羽问“汝且说我那三罪?”这说明关羽已逐渐恢复了理智。张辽随即说了一番话 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张辽所言的第一条其实是说关羽若死背弃了当初“桃园三结义”的誓言,违背的是“义”;第二条无法保护两位嫂嫂,违背的也是“义”;第三条“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此罪最大,指的是“忠”,更是“大义”。这三条条条在理,条条属实。也使得关羽不得不认真思量一番。同时,张辽的话中又故意只字不提曹操,这又是张辽的煞费苦心之举。也为关羽之后提出的“降汉不降曹”做了一个铺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