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参见叶林生《解剖王照在戊戌变法中的政治身份》,《河北学刊》1987年第2期;傅德元《论王照》,《历史教学》1989年第8期;宾长初《也谈王照在戊戌变法中的政治身份》,《学术论坛》1992年第3期。 ②参见汤志钧《王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上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38—342页;娄献阁《王小航》,见朱信泉、严如平主编《民国人物传》第4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15—320页;孔祥吉《王照》,见李文海、孔祥吉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5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165页;傅德元《王照》,见王士立、赵振国主编《冀东名人传》,渤海湾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54—160页。 ③参见周敏之《王照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④王照:《甲辰五月狱中作》诗《附记余投狱事》,《雪泥一印草删存》,水东草堂民国刊本,第2—3页。 ⑤参见来新夏主编《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第20册,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195页,王照朱卷履历;第94册,第485、491页,华学涑朱卷履历。 ⑥参见李石曾《石僧笔记》,《李石曾先生文集》下册,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0年版,第32页。 ⑦参见李宗侗《李宗侗自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2—33页。1926年,有人请王照展阅其戊戌年拳劾张荫桓的原折时,王照回忆说,因为戊戌正月创办八旗奉直第一号小学堂,身心疲惫,以至六月以后“肝肺两伤,喘嗽甚剧,不能自作小楷。前后呈牍奏章,皆嘱他友缮写”,“今字迹宛然不误也”。(《戊戌七月劾张荫桓稿》,《小航文存》民国刊本,第1卷,第11页)可见,李宗侗说王照当时请人代抄奏折的说法不误。 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有一封王照给李氏兄弟的信函,应写于庚子后隐居汤山时。信中评议朝政,同情光绪皇帝,有非知已不能言者,该信云:“手示殷拳有加,计划周至……南皮复书想久至,二公行止之计如何矣?今之盘踞者意中以主上为愚懦,非有代谋者不能作违众之事,故欲及佛爷在时布置周遍,大小臣工皆同臭味(今日主上身位以无援而得稳固,哓哓无益也),联合东交民[巷],则佛爷圆寂后,主上亦无能为矣。五季以前公行逆乱,宋以后儒臣把持大炳(大臣亦往往受文人把持,吞声而死)。权似在君,其实君之抑郁而死者不知凡几矣。凡记栽皆出文人之手,附会迁就,与事实迥异。细心人可确识也。今此局亦成。弟澄观时局,北方无挽救之望而又不忍作绝望之想。弟之年岁恐无能为矣。五爷年力必有作为,但当做远年计划,勿视为目前责任,以致神气怔促,有害卫生之理。惠清云善护不赀之身,愿以转赠。四爷得机出洋尤妙,免去酬应俗人,致受传染。凡人前后左右日近俗人,无不传染。弟之粗浮传染尤甚,己所受病,故言及之,虽四爷高明不至受病,然总以暂避为妥。大局不堪深言,此布均安。大恩之中不谢小惠。藜上。”从中可见他们私交不浅,反映出隐居中王照的心态和思想倾向。其中“南皮”指张之洞;“主上”指光绪帝;“佛爷”指慈禧;四爷、五爷即李氏兄弟;“惠清”,僧人,事迹待考;“藜”,即藜青,王照的字。信末又称:“祈下月初五后即遣贾姓来接济为盼。八金甚充裕。”(见李符曾存札,编号甲63,第1函,第1册,第146页) ⑨近代史所藏王照致友人王世芸(字小铁)的一封信写道:“如赐示交鼓楼东姚转托高阳李致赵藜青。”(见李符曾存札,编号甲62—2,第3函,第2册,第142页)鼓楼东姚即姚学源的府宅。据近代史所藏王照致李符曾兄弟的另一封信,“姚六爷”(即姚学源,字斛泉,长期任长芦纲总和京盐公柜的总催)等盐商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曾赞助王照在芦台办小学堂。(王照致李符曾札,见李鸿藻存札,编号甲70—6,第7函,第1册,第1—3页) ⑩王照:《甲辰五月狱中作》诗《附记余投狱事》,《雪泥一印草删存》,第3页。 (11)有关沈荩案件的研究,可参见张海荣《多视角看“沈荩”之死》,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北大史学》(17),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129页。 (12)王照:《甲辰五月狱中作》诗《附记余投狱事》,《雪泥一印草删存》,第3—4页。 (13)王照:《上琴轩尚书大人陈述前畏罪潜逃现已澈悟特来自投诸情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宫中档及军机处档件,文献编号159260—159263。 (14)那桐:《奏为代递王照呈词自愿投首呈请治罪(附呈文)》(光绪三十年三月初九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宫中档及军机处档件,文献编号159258,附件。代奏折云:“奴才那桐跪奏,为奏闻请旨事。本月初七日奴才赴外务部衙门时,有人拦舆投递呈词信函各一件,系已革候补四品京堂王照自愿投首呈请治罪等情。查王照前经奉旨交拿,在逃未获,现既自首,当将该革员交步军统领衙门看管。除原信送军机处备查外,谨缮折具陈,并将原呈恭呈御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遵行。谨奏。”从这份奏折看,三月初七日王照即被看管起来了。 (15)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宫中档及军机处档件,文献编号159264。 (16)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上册,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501页。 (17)王照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以告假在籍庶吉士的绅士身份在家乡宁河办理团练,自九月至次年五月,总计招募兵勇五哨,编为一营,驻扎芦台。所需费用前期均由王照就地劝捐,后因经费不支,署理直隶总督王文韶遂月拨1200两津贴予以支持。后因王照参加散馆考试后改用礼部主事,必须留京供职,又疏请准许王照继续在籍办理团练,称“该处团练系王照一手经营,饷项分明,队伍严整,必得该绅始终其事方足以慰乡闾仰重之忱”,并请“免其扣资”。从上述情况看,王文韶对王照十分欣赏和器重。光绪二十一年七月,聂士成部驻扎芦台后,王照始裁撤团练回京。参见《署理直隶总督王文韶奏请饬下礼部准令主事王照暂行回籍料理宁河团练事》(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四日),附片,档号(04/01/01/1004/011,缩微号04/01/01/150/2001;《直隶总督王文韶奏为裁撤宁河团练并令主事王照回京供职事》(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按,应为初九日),附片,档号04/01/01/1004/038,缩微号04/01/01/150/2155,均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上谕档》第3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1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上谕档》第30册,第76—77页。 (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上谕档》第30册,第42页。按,蒋式理在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就曾上疏痛诋庆王领枢致使贿赂公行,并严参王文韶、瞿鸿K3Y803.JPG等军机大臣不职之状,疏上留中。见《奏为缕陈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等员未能称职并政治阙失各情形事》(光绪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档号04/01/12/0630/022,缩微号04/01/12/119/1611。 (21)《政府将复兴庚子之祸》,《警钟日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五日,第1版。 (22)《革员入狱》,《申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九日,第2版。 (23)《论王照具呈自首事》,《申报》,光绪三十年三月二十三日,第1版。 (24)《京卿被拿详情》,《新闻报》,光绪三十年三月二十一日,第1张。次日,《力求末减述函》又说:“王照一案原分刑部陕西司,并无供可讯,即据其亲供复奏。太后之意颇欲严办,某邸为之力求,以恭逢万寿,例得末减,遂得免死。近闻有某国教士为之运动,据云目前势难挽回,侯庆典后当可为之设法开脱。”见《新闻报》,光绪三十年三月二十二日,第1张。 (25)《王照忽列康党》,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三日,第2版。 (26)《字母学塾暂停》,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三日,第2版。 (27)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四日,第1版至第2版;三月十五日,第1版。 (28)《王照要案三纪》,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五日,第2版。 (29)《王照案之慨言》,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六日,第1版。 (30)《王照要案四纪》,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六日,第2版。 (31)《王照要案五纪》,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七日,第2版;《王照要案六纪》,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八日,第2版;《王照要案七纪》,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九日,第2版。 (32)《王照要案五纪》,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七日,第2版。 (33)《论王照永禁事》,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廿四日,第2版。 (34)该报道称:十三日“本馆北京电云有以大学问著名之中国维新党王照已被捕获,定以终身监禁,系因彼助康有为故也。实则非是。其友人等则恐彼或被官私定以死罪,与去秋杖毙沈荩无异也。王照在京被获,彼之友人甚为愤急,不知其命运如何。彼前日曾为礼部主事……目下并未定王照以死罪,然若无大有权力之人出而干预以拯救之,则恐必终被杀害也。”《中外日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五日,第3版。 (35)《大公报》报道沈荩案的情况,可参见吴永良《沈荩之死与英敛之办报》,《书屋》2005年第1期。 (36)《王照蒙恩释放》,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第3版。 (37)《王照与何化龙》,《大陆报》,1904年第3期。按,何化龙系遭到署理两广总督岑春煊参劾的粤省官员。 (38)《于式枚致端方函》,虞和平主编:《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1辑第143册,《端方档》(1),大象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4页。按,“站人洋钱”系清季民间对一种有人物图案的外国银元的俗称。 (39)《王照拜客》,天津《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五月十七日,第3版。 (40)孔祥吉:《难得一见的百日维新史料——读唐烜〈留庵日钞〉未刊稿本》,《清人日记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2—45页。民国后唐、王二人似有一定往来,并有诗文唱和,参见唐芸海(唐烜)著,赵键注《虞渊集》,中国民盟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41)康有为记王照上折系保奏康广仁、麦孟华、徐仁镜、徐仁铸、宋伯鲁,见楼宇烈整理《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6页。而王照回忆说举荐其六人,以梁启超为首,参见王照《关于戊戌政变之新史料》,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4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0—334页。 (42)参见马忠文《戊戌政变研究三题》,《福建论坛》2005年第9期。 (43)权赫秀:《荣禄等致伊藤博文书信辑录》,《近代史资料》总120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3页。 (44)《梁启超致大隈重信外相信》(1898年10月26日),郑匡民、茅海建选译:《日本政府关于戊戌变法的外交档案选译》(二),《近代史资料》总113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4页。 (45)伊原泽周:《由近卫日记看康有为的滞日问题》,见伊原泽周《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近代关系史探研》,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95—198页。另见李廷江编著《近代中日关系源流——晚清中国名人致近卫笃唐书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95页。 (46)权赫秀:《荣禄等致伊藤博文书信辑录》,《近代史资料》总120号,第7页。 (47)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7—59页。 (48)参见杨天石《犬养毅纪念馆所见孙中山、康有为等人手迹——日本冈山访问所得》,《历史档案》1986年第1期。 (49)目前学者常引的《王照与木堂翁笔谈》最早是1936年7月24日天津《大公报·史地周刊》以《关于戊戌政变之新史料》为题刊布的,后收入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4册。当时《大公报》称所据是一个旧抄本,标题为《在逃犯官王照笔谈一则》,编辑由此推测该笔谈原载香港某报,误。现在可以确定抄本所据应是该传单。 (50)《湖南佚名抄印照(王照)与木堂翁笔谈》,虞和平主编:《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1辑,第132册,《梁敦彦档》(2),大象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该信署名“名心”,实系赵凤昌所写。 (51)参见马忠文《高燮曾疏荐康有为原因探析——兼论戊戌维新前后康、梁的政治贿赂策略与活动》,《学术交流》1998年第1期。 (52)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778页。 (53)杨天石:《毕永年生平事迹钩沉》,原载《民国档案》1991年第3期,后收入《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5—56页。 (54)参见孔祥吉、村田雄二郎《对毕永年〈诡谋直纪〉疑点的考察——兼论小田切与张之洞之关系及其进呈〈诡谋直纪〉的动机》,《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关于《诡谋直纪》的研究,杨天石、汤志钧、房德邻诸位先生均有过贡献,详见该文介绍。 (55)杨天石:《毕永年生平事迹钩沉》,《民国档案》1991年第3期。 (56)《关于戊戌政变之新史料》,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4册,第330—334页。 (57)《录香港循环日报读王照笔谈书后》,《申报》,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初二日,第3版。按,量承是东汉末年大臣,汉献帝的岳父,曾密谋除掉专权的曹操,将献帝密诏带给刘备,后因事情泄露被曹操所杀。“操、莽”,即曹操、王莽,这里指代康、梁等“逆党”。 (58)《原王照功罪》,《申报》,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一日,第1版。 (59)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93页。 (60)内藤湖南:《燕山楚水》,内藤湖南、青木正儿著,王青译:《两个汉学家的中国纪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72—73页。另,《张元济年谱》也提及此事,参见该书(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2页。 (61)《皮锡瑞日记》第4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105页。该材料系由吴仰湘教授提示。 (62)参见《复江翊云兼谢丁在均书》,《小航文存》第3卷,第17—20页。 (63)《王照致外务省官员》(1899年3月25日),郑匡民、茅海建选译:《日本政府关于戊戌变法的外交档案选译》(二),《近代史资料》总113号,第86—87页。 (64)《穷途自悔》,《申报》,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四日,第1版。 (65)《庚子山东行脚记》,《小航文存》第1卷,第12页。 (66)参见《井上雅二日记》,见汤志钧《乘桴新获》附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51—375页。 (67)王照自称:“袁世凯提倡推行官话字母,间接助余之处甚多,自甲辰至癸丑十年间,屡令人致意,欲与余一晤,余始终婉言拒之,因其背光绪而依附慈禧、隆裕也。”见王照《书官话字母原书各篇后》,《小航文存》第1卷,第44—45页。按,王照当然知道袁氏与“围园”密谋的真实关系,只是此番说法已在袁死后,袁氏“背主”已成通说,故有此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