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十几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疏离政治史、革命史的宏大叙事,通过拓宽视野,在对史学本身诸多具体史事研究中取得新成果,同时出现了以现代化、科学化思潮研究为线索解读史学发展过程,并深层嵌入微观历史,尝试进行以新思路重新解读史学史的新叙事探索。同时也出现关注研究范式和理论探讨“重返宏大叙事”的呼唤。认同多元境界,以不同的叙事探索与具体微观研究并行,有利于推进史学史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学史 宏大叙事 新叙事 新境界 新世纪以来,历史学传统研究方式面临解构宏大叙事的严峻挑战。作为中国近代史分支学科的史学史研究也深受影响。浏览该领域近十余年来的成果,可以发现探讨重大问题的研究寥若晨星,涉及具体问题的探索十分活跃;学者视野开阔、挖掘深入、思考细致、联想丰富,并有某种探索新研究范式的渴望。本文简要分析这一趋势,对其面临的问题作些思考。 一、疏离政治史革命史为中心的叙事 历史学中所谓宏大叙事大抵指研究者遵循某种理论预设,以历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为标志划分时期或阶段,从该时期或阶段中寻出一些重大事件或一连串性质相同相近的事件,根据这些事件的性质特征断识它们反映了这段历史的某种发展趋势,从中抽绎出一条线索为纲,将若干乃至所有事件人为联系起来,在这条线索联系及其发展的趋势中解释这些事件的意义、评价人物作为,并概括出这段历史的某种发展规律,形成某种理论认知体系。以此方式讲述历史,即称为历史学的宏大叙事。就中国近代史而言,从以范文澜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建构中国近代史体系,到1980年代完善以“反帝反封建”政治革命为主线考察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范式,其实践发展持续到新世纪。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其泰主编《中国近代史学(1840-1919)》,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的第6卷,承续了老一代学者的思路;2009年人民出版社再版吴泽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其主旨、内容与初版相较无大调整。这两部著作体现了原有范式研究所能达到的高度,成为后人依旧有思路难以企及之作。然而随解放思想、活跃学术,史学界经历方法论讨论到社会史文化史学术史研究兴起,特别是借鉴跨学科视野,并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质疑和挑战宏大叙事的声音雀起。中国近代史学史领域对此较少回应和讨论,但疏离政治史革命史中心的研究趋势却明显可见。大抵自1990年代考察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起,专题性研究逐渐取代整体性研究,个人独立撰写论著逐渐取代众手成书集体编纂,数量众多涉猎广泛的专题论文可谓百花齐放,[1]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进入开放多元的阶段。 同一时期活跃的社会史研究为一批中生新生代学者重新理解历史和重新认识理解历史的方式提供了借鉴。 首先是诱发了一些新的有关史学史主线的思考,如有人认为近代史学史应当是中国史学现代化或科学化的过程;[2]有人倾向从学术史角度考察,如将次第发生的一波史学思潮作为史学史主线[3]等。这几种思路仍带宏大叙事特征,然其关注史学自身的逻辑发展,对史学史轮廓内容的认识更近实际,发掘诸多史学史事细节,评价史事臧否人物相对客观,为弥补原有叙事方式因取向关系难免出现的一些重要遗漏开拓了空间。其开放多元的特点,引发了更多学者的兴致。 其次,个人独立研究的专题性论著以题目小、内容具体为特点,避开纯理论讨论,回避评判宏大主题,潜心于实在的史学史事及其与文化学术的内在关联,如从学术史角度探讨近代史学与传统文化、经学、经世致用学风的关系,等等。又有从社会文化变迁如科举制度废除、新教育兴起、新式学堂建立、历史教科书编撰、留学生群体作为,以及传媒报刊、研究机构和学术机制的形成等探讨影响史学变迁的因素……此类专题式研究随时间推移和视野拓展、意识更新,不断引出新题目,触及与近代史学发展相关联的众多层面,发掘以往被主流研究忽略的内容,改变或扩充了政治史革命史中心叙事对史学史的理解,使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画卷。这类不囿于主线性探索,以关注史学事实为重点强调客观叙述的研究,对以往的宏大叙事范式产生了直接而有力的冲击。 通常宏大叙事关心对历史发展的线索做出整体性判断和回答,但往往忽略难以整合到主线之内却在历史发展中同样有意义的“小事”,也有把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的局限。嵌入深层联系的微观研究则关注到具体的史学学术及其内在更为复杂细致的社会文化关联,因此在新的探索中自然逐渐形成了带有某种特征的新叙事风格。这种新叙事风格或称范式貌似不关心建构宏大叙事的逻辑,而在意“小事”及细节。较为成功的新叙事关注一些初看无关宏旨却在史学史发展中有核心意义和长远影响的“小事”。将众多这类小事深层的有时是潜在的联系考察积累起来,就带出一种新的境界。葛兆光[4]、罗志田[5]、桑兵[6]等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选择题目,搜集剪裁资料,切入讨论,展开思索,建构逻辑,以至行文语言,明显体现出新叙事特征。 新叙事以研究“小事”为特点,但不以说清“小事”为最终目的,希望借助对“小事”自身及其前后左右多方联系及深层历史关联的细致搜索,寻找遗漏在“大事”之外的历史的另面。从事这类探索的学者多留意宏大叙事之外的史学事件,意图观照史学发展的多个层面,从新的角度揭示历史复杂多样的本真面目。相对于人们习惯的宏大叙事思维,新叙事对“小事”的关注起初可能会带来不知所云的困惑,但其发现的“大事”之外的历史却让人耳目一新。新叙事往往不从属某一特定宏大主题,也不受其囿限,所挖掘的“大事”之外的历史与“宏大叙事”所揭示的主题也因不在同一层面而显著不同。所以新叙事不仅仅是变换表述方法,而是提供了深入细致考察史学事件的新视角,尽量触及以往忽略的历史层面,使人们更接近历史现场,更真切感受到历史的真实。这或许是对“宏大叙事”最具实质性也是致关重要的冲击了。 疏离宏大叙事之后是否可以进入一个新叙事时代,还不能确定。从目前状况看,新的叙事是否成为完整的研究范式,是否得到普遍认同,也尚待检验。事实上,从事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学者还较少有人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然而近年整个史学界研究的旨趣及成果的“碎片化”现象,在史学史领域同样成为问题。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如何理解及述说历史?要不要对历史进行整体性研究?要不要寻找历史发展的主线?要不要或如何建构历史的认知和叙述体系?要不要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有待史学界及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领域的同行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