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范式与新境界 新叙事探索与重回宏大叙事的呼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学者对研究范式的关注。在2012年《学术月刊》、《史学月刊》、《天津社会科学》等相继组织的有关讨论中,学者普遍认为史学史研究需要对范式问题做出理论上的回应。有人指出要“推动中国史学史研究于传承中有所发展和创新”,应重视“理论研究、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10]。有人主张转换研究视角,“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史”。[11]瞿林东和胡逢祥主张通过拓展研究范围转换史学史研究的范式。前者提出要在“对于某一史家的某种史书的思想、体裁体例、价值与局限等问题的研究”模式的运用过程中探索新的研究路向。[12]后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研究视野的拓宽使1960年代以来形成的“以史学思想、史料学和编纂学为基本内容,而以前者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已日显局促;“近十多年来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视角、新专题和新方法,更使这种旧范式与新实践之间的差距拉大”[13]。 与思想史、学术史领域的学者对同类问题的讨论集中于反省和检讨理念预设和研究思路不同,从事近代史学史研究的学者似乎更倾向扩张研究内容,缺乏对30余年旧研究范式下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的反省思考。事实上,以政治史革命史为框架的研究还是值得好好总结和反思的。它是老一代史家第一次以科学的眼光在一套严整的理论指导下,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代历史进而梳理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形成的逻辑清晰、叙事条理,从某个侧面展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政治史革命史为中心的近代史叙事体系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实际,相对于他类解释,具有科学地把握历史本质和规律的意义,有助于确立统一的清晰的历史发展观念,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从满清王朝而为北洋政府、国民党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走向;肯定革命价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的合法性,对于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安定团结,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学术上则为中国近代通史和专门史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近代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带来研究的繁荣。创新范式,应当重视承继学术遗产和传统,对吴泽、白寿彝等老一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需要好好消化吸收。但如所周知,人的认识应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对历史的认识也当如此。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稳定成为社会进步的秩序保障,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文化繁荣发展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推动经济政治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这种社会物质变动带来社会意识变动的现实提供了促进学术思想发展进步的新条件。以政治史革命史为中心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叙事,显然不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提高历史认识的需要。以现代化或经济与社会变迁,以至他种方式解读历史发展趋势或走向的叙事,便顺应时代发展的机运而生。而作为中国近代史分支学科的史学史,因研究对象偏重于文化学术自身,强调其自身的现代转型或科学化轨迹的探讨,显然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 从研究角度和思路来看,政治革命的视野虽然涵摄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内容,但并非全部;可以视作认识历史和史学的一个途径,但若仅由这一途径深入,也不免局限:反映历史或不完整,以新时代的价值观取向重新评价史事人物也受到限制;诸如革命与否、进步与落后、新与旧等标准的设定,影响人们对史学学术价值史家活动及思想的理解和认知,造成研究眼光狭隘,难以对中国近代史学有全面客观的认识。相比之下,现代化、科学化、学科自身发展轨迹的研究视角则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不足。而前述新叙事的探索,更在跨学科视野中更多层面地考察历史的复杂关联,体现出全方位看史学发展的新眼光,使史学史研究内容的界定不再限于某个定式,而成为开放的体系,从而不断有新东西被扩充进来。 葛兆光检讨思想史、学术史以政治史为中心的研究理路时写道:“依照某种政治史理路描述19世纪思想变化”,注重“新取向”,很少关心“旧学问”,“这种新、旧切开的历史叙述,以至于从乾嘉到道咸以后,无论是学术还是思想史,似乎总有些接不上榫连不上线”[14]。忽略新旧之间的转换,以及“新中有旧,旧中有新”这一客观历史的存在,对历史的理解就以简单化代替了复杂性。这种反思很有启发。对于从事史学史研究的学者来说,思路更新、眼界开阔,对史学发展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层面性益发深刻的认识,同样要求突破以单一直线式简单因果联系解读近代史学史的局限性,激励人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从事探索的热情,接受解读史学史的多元性,改进完善以至更新研究范式、叙事方式,充分发挥每位研究者的聪明才智,从众多不同角度展示近代史学丰富多彩的景观。 历史学是一门求真实的学问,而“真实”的历史是多层面多矛盾复杂交织的,需要学者从多层面多角度多侧面去探索。宏大叙事有助于高屋建瓴地抓住主要内容、主要线索、主要矛盾、主要发展走向,理性认知、理解、把握历史,但可能出现价值取向认识角度侧面的局限,因此,不妨允许多种宏大叙事的尝试。同时,具体历史细节的研究同样提供历史的真实,并有利于后人直观了解史事和人物活动及人格风范,借鉴传承科学制度方法和人文精神,并且有利于以一些具体直观细节的历史叙述培养读史兴趣。因此,应当继续争取宽松的学术环境,鼓励多元化的研究,在求真的原则下,继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借助其他外来理论观念,挖掘本土的优良传统和思想资源,有意识地丰富对于史学的认识和理解,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面真实地展现复杂的史学发展过程。为了求真的目标,学界和学者去除封闭的、一成不变的心态,换之开放、包容的心态十分重要。早在20世纪初年,王国维就提出“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15]的学术理念。正是这种理念成就了这位学术大师的地位。今日史学领域,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学术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